过度保护是在“害”孩子,别让用力过猛让孩子成了“巨婴”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0
"

现如今,很多社会的负面新闻都让家长对孩子的安全问题非常敏感,什么事情都怕孩子出意外。

之前看《妈妈是超人》的时候,对马雅舒印象特别深,因为她就是过度保护的代言人,什么都不让孩子碰,在我们眼中看起来很普通的东西,在马雅舒的眼中都是“危险品”。

比如说普通的沙子,超市里买来的鱼,就连家具都有可能伤害到孩子。

于是就清空了客厅里所有的家具,一家人席地而坐的吃饭,就是怕孩子会磕到。孩子年纪小,觉得这很有意思,终于还是老公觉得太不方便了,强行把家具搬回来,但是马雅舒对于危机的意识已经到了强迫症的地步,哭着和老公说:“要不你出去,要不沙发跟桌子出去……”,

她对孩子的过度保护结果就是从孩子的表现上看的非常明显,女儿自理能力很差,而且遇到问题的时候非常爱哭。

很多时候家长过于担心对于孩子成长来说是一种负担。

面对过过度保护的问题,在综艺《爸妈学前班》中,一位教育指导老师曾经这样说过:

“我们会激发自己的所有天性来保证孩子的安全,但孩子总要走出外面的世界,如果我们一直指导他们,是会对他们造成影响,我们应该给予他们帮助和建议,给予他们鼓励,但我们也应该让他们成为独立的人。”

由此可见,我们对孩子的过度保护,不利于孩子成长为独立的人

父母爱孩子没有错,但是凡事都要有度,如果爱得太深,那就是自以为是的独角戏,当父母对儿女的爱到达极致的时候,那就有可能是在毁灭孩子的未来。

父母用自己的身躯身先士卒,不允许孩子解除一切陌生的东西,也不愿意让孩子远离自己的视线,这样的护犊情深,真的是在保护孩子吗?

其实它揭示着父母对自己控制能力的自卑与对孩子自理能力的不信任,用外在的很夸张的方式来填满自己的掌控欲。

电影《黑天鹅》中,女主角和妈妈之间也是过度掌控的例子,女主从小就受到妈妈的期盼,为了她能够坐上首席的位置,妈妈对女主严格要求,导致了她没有受挫能力,最后内心无法承受过度的压力,人格分裂。

过度保护会让孩子失去对世界的真实感知,认为世界都是围着自己转的,父母没有底线的满足和保护,会让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迷失自己,没有能力去面对现实生活的挫折。

很多啃老的巨婴其实都是在过度保护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父母为了让孩子能够过上好的生活,不愿意让孩子出门工作,父母对孩子的任何决定都是百依百顺的。

孩子没有经历过社会的历练,随着年龄的增长,固定观念逐渐形成,好吃懒做的想法剥夺了他们做自己的信念,没有能力把握生活的起伏,失去了对世界的探索和冒险的欲望。

想要毁掉一个孩子,其实很简单,只要过渡保护就足够了,让孩子从小衣食无忧,什么挫折都不需要经历,任何事情都替他们做好决定,他们将来就是爸妈的小宠物,一辈子都不会离开这个家。

生活本来就不是一帆风水,有起有落才是真实的世界,如果父母全部都替儿女做了,又或者是因为害怕孩子受伤而不肯让他们去尝试,那么结果就是培养出了一个毫无竞争能力的“巨婴”。

1. 不要包办,能让孩子做的就别插手

做什么都有一个学习的过程,一开始孩子做不好是因为不熟练,父母应该放手让孩子去做。

书包太沉可以走一回歇一会,没有必要家长帮忙背,孩子洗碗洗不干净,那就再让他们洗一次。穿衣服穿错了,让孩子脱了自己重新传,对孩子想要帮忙的意愿,家长不要拒绝,即使是帮倒忙也要让孩子尝试自己动手。

很多时候父母插手是觉得孩子做得不够好,做的慢,但是不要忘记他们的年纪,没有做错过就不知道怎么做是对的。

2. 与其担心不如教会孩子自保

父母过度保护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怕孩子受伤,其实很多时候生活就是有棱角的,必须要精力一些小伤害才能知道这个东西不好。

小孩子对于世界都有探索欲的,家长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基础上来让孩子进行探索。

衣服脏了,摔倒了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与其因为怕孩子受伤而寸步不离,不如提前教会孩子如何自保。

要在心里给自己舌设一个底线,什么范围内的“受伤”是可以接受的,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很多时候家长担心的事情99%都是不会发生的,光脚走路不一定会着凉,吃水果不削皮也不会消化不良,孩子下雨踩水坑也没有想象的那么脏。

只要告诉孩子,下雨穿雨鞋水坑才能踩,水果洗干净不削皮也能吃,这些都是解决问题的好方式。

3. 教会方法而不是直接给结果

很多父母保护孩子过度到,当孩子买了新的玩具,总要家长先玩一遍,知道了怎么玩之后直接弄好展示给孩子,或者是手把手教孩子怎么玩。

其实玩玩具就是孩子开发智力动脑子的好时机,家长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年纪大一些的孩子可以自己对照说明书来玩。

这些“弯路”是孩子思维建立最好的途径,家长一手包办,不仅减弱了孩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让孩子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孩子有任何成就,家长都要及时鼓励,让孩子增强自信。

孩子总是依赖大人其实就是已经有了过度保护的苗头,家长要和孩子说“你为什么不自己试一试?”受挫能力和逆商都是从小建立的,一开始孩子可能会发脾气,但是父母要学会接纳,毕竟他们的坏脾气都是一开始宠出来的。

要引导孩子完成他们每个年龄段应该完成的任务,而不是凡事都要插手,干涉孩子的行动自由。

孩子的行为习惯是在每一次尝试中完成的,尝试都会有风险,任何一个人都是在经历碰壁之后才摸索到了正确的做事方式,不要剥夺孩子碰壁的权利。

4. 不要干涉孩子社交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社交也有意见,小时候害怕孩子和别人打架,长大了怕孩子学坏,早恋,总是一再干涉孩子的交友范围。

不管多小的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社交圈,只要不是大问题家长就应该培养孩子自己社交的能力,不要有任何风吹草动就认为是孩子吃亏了。

如果孩子从小就都是在家长的保护下长大,对待别人就会有偏见,他们会很难融入到别人的圈子中去,从而失去社交自信。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本能,也是天性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爱的方式和爱的程度却没有统一的标准,如果父母将自己的爱全部都倾注到孩子身上,有可能会让孩子在爱中迷失自我。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