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欢喜》陶虹谈育儿:不是孩子“输不起”,是家长不服输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1
"

热播剧《小欢喜》里有这样一幕:第一次分班考试时,因为来了一位很厉害的插班生,乔英子只考了年级第二,被她妈妈宋倩当面训斥:“都考第二了,还有什么可高兴的,这次考成这样,那下次呢,下下次呢,高考怎么办呀”。

在妈妈宋倩眼里,第二名是和失败划等号的,失败在她眼里是绝对不允许的,所以,即使孩子考了很多同学羡慕的第二名,得来的也是妈妈的训斥。

与电视剧里不同,现实生活中的陶虹对孩子的失败持不同看法。前不久,陶虹在一档采访节目《你好妈妈》中,分享了自己女儿玩积木的小故事:

“我女儿不肯玩积木,怎么哄都没有用,但是我不在的时候她会去摸那个积木,但是我一出现她转身就走了。慢慢我才发现,原来是因为我玩得太好了,她觉得自己怎么搭都搭不好,所以她想尝试的时候看到我来就跑掉了。后来我就让孩子爸爸在孩子面前表演失败,她马上就去玩了。”

当孩子看到大人也会犯错,知道了即使失败也没关系,便能以更放松的心态去尝试。

这件事让陶虹明白了,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大人,人生都是允许失败的。“输得起”是一种很强大且必须的能力。

但是这种能力,在很多家庭的教育里是缺失的。许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是会有意或是无意的给孩子灌输“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思想。

父母比孩子更怕失败

《陪孩子一起上幼儿园》的作者付小平在书中分享了这样一个案例:家乡有位亲戚打电话来向他哭诉孩子的问题。她家家境在当地颇为殷实,儿子读的是当地名校,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小的时候非常乖巧懂事,钢琴弹得很好,画画很好,舞也跳得很好。

但是,自从高中毕业考上大学后,儿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不好好学习成天打游戏,不跟父母交流,成绩一落千丈,再也不是原来那个门门功课第一的优秀孩子了。

在亲戚的哭诉中,有句话对付小平的触动特别大,她说:“这个孩子一直是全家人的骄傲,过去走到哪里都是焦点,成绩好、钢琴好,人长得好,又有礼貌。现在我都不敢在外面提起他,面子上实在是过不去呀!”

在一些家长眼里,孩子就是自己家的一张“名片”,无论走到哪里,都情不自禁地想把这张特殊的“名片”递给别人。如果这张“名片”上的头衔有了瑕疵(没考第一,钢琴比赛输了等),父母便接受不了,严厉指责、批评孩子,认为孩子伤了自己的“面子”。

美国心理学博士约翰·格雷曾总结说:“第一个九年,孩子处于对父母完全的信任和依赖中,父母的责任是要对孩子完全承担起责任;第二个九年,孩子学会信任自己并日益独立起来,父母的责任是维持一种控制力,但也要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和独立;第三个九年,孩子变得独立自主,父母需要退到幕后,但仍然要为孩子提供支持。”

现实却是很多父母不管孩子成长到那个阶段,为了自己的面子,都自作主张帮孩子安排好一切,很少去了解孩子内心的真正想法。

就像《小欢喜》里英子的妈妈,一定要让孩子报清北,打着为孩子好的理由,其实是为了维护自己独自带娃不想服输的“面子”。

很多“输不起”的孩子背后往往站着好面子、输不起的父母。不是孩子想挣第一,是家长受不了孩子失败。

失败对孩子的重要性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新闻:福建某县的高考状元因为大学挂科不敢回家,竟然在外面流浪了十年,捡破烂为生。

为何只是大学挂科就离家出走十年?因为他承担了全家乃至全村的希望,在他心里失败是不被允许的,挂科后他害怕面对家人和邻里的目光,宁愿在外流浪,也不想回家。

人无完人,没有谁一辈子都是第一名。惧怕失败的人,注定要栽跟头,而且很难走出失败的影响。

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如果一个人没有失败过,没有学会怎么面对失败,没有学会在失败中重新站起来,他的人生也不可能顺利地走向成功。

孩子的未来人生也一样,既会有顺境,也会有逆境。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如果能让他们经受一些失败,遇到一些挫折,拥有“输得起”的心态,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会逐渐提高,面对失败的勇气会不断增强,应对逆境的经验也会日益丰富。

孩子“输得起”,才能“拼得赢”

有次回家和侄子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本来以为只是随便玩玩,没想到我连赢三次后,侄子不干了,他先是给我一张臭脸说不玩了,之后一个人在房间怄了半天气,晚饭都没吃。

我这才发现,幼儿阶段的孩子和成人一样,也会争强好胜,渴望获得成功、得到认可。只不过,成年人懂得掩盖欲望,不表现出来。

但是孩子是藏不住情绪的,输了就伤心、赢了就开心,是很自然的情感流露。当孩子有争强好胜的苗头时,家长的态度非常重要。

孩子“输不起”时,这两种做法不可取

当孩子玩游戏“输不起”的时候,有的家长会立刻对孩子进行批评,有时候还会语带威胁地说:“宝宝,你不可以这样。如果你老是输不起,下次就没有人跟你玩了!”

还有一种家长,会故意在游戏中输给孩子,理由是如果孩子总是输,说不定以后做事情就会缩手缩脚,没有自信。

这两种方式,不管哪一种,都不是最好的处理方法。第一种家长的做法会压抑孩子的情绪无法正常表达,久而久之,孩子会对自己自然流露的情绪感到紧张、恐惧,长大之后也可能会封闭自己的内心;第二种做法,会让孩子混淆竞争游戏的公平性,容易养成完全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的个性。

正面激励很重要

朋友的女儿四岁,不知不觉养成了“输不起”的心态,于是朋友有意安排了很多竞争性的游戏,并且在游戏中很少刻意地输给孩子。

在和女儿玩游戏时,她会正常表达自己的情绪,赢的时候很开心,输的时候很沮丧,但是输了她会马上进行自我正面激励:“这次输了没关系。再来一次,肯定能赢!”

有一回她输了很多次,孩子看的都不忍心了,说:“妈妈,看你输的这么伤心,我让你赢一次好了。”

朋友认真地说:“不要,我要靠自己的努力赢。”吃晚饭的时候她和孩子爸爸很开心地说起这件事,重点强调了自己是如何地“胜不骄,败不馁”,女儿笑话她说:“妈妈真没出息,输了还这么开心。”

孩子爸对女儿说:“妈妈开心是因为刚才和你一起玩得高兴。再说了,一次输不算什么,也许下一次她就赢了。就是又输了,你妈妈还有别的本事呢,比如工作努力,做饭好吃。”

大道理孩子是听不进去的,寓教于乐,父母以身作则地去演示什么是自我正面激励,孩子慢慢就会明白,人无完人,一时输赢并没有那么重要。

家长的心态是关键

在以前的一次采访里, 陶虹还分享过关于女儿的另一件事:

有一天,女儿不小心打翻了牛奶,陶虹劈头盖脸地训斥了孩子一顿,当时她发现孩子用充满恐惧的眼神看着她。她在采访里说,这一幕,给她带来深深的震动,同时引起了她对育儿方式的反思。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接受不了错误和失败,是家长的态度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能犯错,不能失败。

进化心理学家哈瑟尔顿和列托曾说:“人类是以‘犯错’的方式来适应世界的,不犯小的错误,可能就会犯更严重的错误。”

孩子“输得起”心态的培养,一定是来自家长对他的支持和关爱。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家长都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会往好的方向发展,能够包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帮助孩子解决这些问题。

无条件地去爱孩子,不管他取得成功还是遭遇失败都不要过分评说或是指责。如此,孩子就能从这些关爱和支持中获得动力,当他输的时候,会坦然接受;当他赢的时候,也会多一份淡定。

end

作者简介:lemon青柠檬,喜欢读书,乐于分享婚姻育儿、情感心理相关内容。人生目标是每一个今天都比昨天优秀一点点。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哦!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