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不和,孩子不爱吃饭,老中医这么说?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1
"

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有这样一种观念,那就是中医擅长治疗慢病。所以,临床上除了能遇到因为某种疾病就诊的患者,也经常遇到感觉孩子身体不好,但也不能算生病了,需要中医帮助“调一调”的情况。

孩子吃饭问题是家里的头等大事

在需要调理的患儿中,“吃饭问题”占压倒性优势。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儿童,似乎再没有什么比吃饭更重要的了。要想聪明、健壮、个子高,都必然以好好吃饭为根本,而不爱吃饭、挑食的孩子,不仅经常生病,身体和智力发育也会受到影响。

毫不夸张地说,孩子的吃饭问题就是家里的头等大事,为了孩子能好好吃饭,家长可是操碎了心。很多家长无奈之下,都会求助于中医。

与吃饭关系最密切的两个脏腑——脾和胃

大家都知道,负责消化的脏腑,是脾和胃。如果孩子不爱吃饭,家长也多少知道是孩子的脾胃出了问题。但细问一下,究竟脾胃在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呢?脾和胃的作用又有什么区别呢?相信家长就说不出个所以然。

其实,脾和胃虽然总是放到一起说,但它们的功能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

在消化功能的区分上,胃的作用是消化,而脾是负责吸收的。脾胃在功能细分上虽然有所区别,但两者都是负责为人体获取营养的,所以密不可分。

孩子不爱吃饭,往往是脾胃不和

王肯堂在其补订的《明医指掌》中说:“脾不和,则食不化;胃不和,则不思食;脾胃不和则不思而且不消化。”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孩子不爱吃饭、消化不良的病因和脏腑基础。在临床上,面对不爱吃饭的孩子,医生经常给出脾胃不和的诊断,甚至很多家长都把“脾胃不和”挂在嘴边。那脾胃不和是什么意思呢?

不和就是不调和的意思,脾胃不和是指脾胃的功能失常,两者之间失去相互协调。前面说了,胃喜润而恶燥,而脾喜燥而恶湿,脾能为胃受燥,胃也能为脾受湿,如果脾胃之间失去了协调,那么脾就会受到湿的影响,而胃也会受到燥的危害,脾胃功能就会减弱,人的健康必然会受到影响。

一般来说,脾胃不和的孩子都比较消瘦,脸色也不太好,但总的来说,症状还是比较轻的,除了不思饮食、饭后腹胀外,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现,精神看起来也还好,如果这时家长注意对孩子的脾胃多加养护,孩子很快就能恢复食欲。但是,如果家长不当回事,脾胃不和进一步发展,就有可能造成脾胃虚弱,这时候病情就比较严重了。

脾胃虚弱,孩子吃不下,身体弱,精神差

前面说了,发现孩子脾胃不和,家长应及时为孩子调养,很快就能恢复食欲,不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但如果任由孩子的脾胃功能不断下降,不仅会造成更严重的消化问题,孩子也会变得体弱多病。

脾胃虚弱的孩子,除了吃不下饭以外,消化也很成问题,大便中往往会夹杂着不消化的食物残渣。在临床上经常见到脾胃虚弱的孩子,有些并不是来看不爱吃饭的,而是其他疾病的,但一问都有厌食现象。吃不好,身体差,爱得病。得了病,更吃不下,形成恶性循环。

脾胃虚弱的孩子,一般都给人没有精神的感觉,孩子不活泼,自诉乏力,也不爱说话,好不容易开口声音还特小。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是这样的,一定要带他上医院,好好调养一下脾胃,千万别因为问题耽误了孩子的身体发育。

中医外治之脐疗方法调理孩子不爱吃饭

《黄帝内经》之后的《难经》,对脐周部位与五脏六腑的对应关系进行了论述,为脐诊法奠定了基础,并明确指出脐下肾问动气,为“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这是对脐疗理论的重大贡献。

脾胃不和型厌食的外治方法:党参、苍术、炒麦芽、焦山楂、鸡内金、砂仁、槟榔、香附。

传统中医博大精深,外治之法如同内治之理。针对孩子脾胃之调理,孩子接受度更高。#青云计划##宝贝健康课题#@南方健康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