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听到同事讲的一个她们家脑洞宝宝的故事。
她下班一回家,宝宝就突然拿出一个碗表示要请妈妈喝牛肉汤,妈妈有点哭笑不得,因为印入眼帘的是孩子拿着一个塑料碗,碗里装着平时孩子常玩的乐高玩具、以及一些奇形怪状的玩具,还有吃饭用的勺子,一应俱全。并且孩子口齿清晰的表达了自己碗里的物品一一是什么,其中暖心的部分是孩子告诉妈妈工作一天辛苦了,我请你喝。
其实在生活中孩子总会有一些令人捧腹的童言童语以及脑洞大开的创造力。
妈妈:宝宝,鱼好不好吃?
女儿幽怨道:好吃是好吃,要是不放刺就好了。
遇到孩子的脑洞,你是怎么做的?
当孩子脑洞大开的时候,不少父母采取的方式都是笑笑了之,或者耐心听完孩子的脑洞报以“嗯、嗯······是的······好”就结束了。殊不知,在某些时候,孩子的脑洞恰恰是孩子创造力的契合点。
就拿画画来说,经常是孩子的涂鸦只有孩子自己才看得懂,色彩用的大胆,风格却是很像抽象派画家的部分特征的。毕加索曾说过,“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问题是怎么在长大之后仍然保持这种天赋。”
长大后不少的家长给自己家的孩子报了绘画班,于是流畅的线条,近乎标准化生产的精美画作被生产出来,有些无疾而终,有些为高考的艺考打基础,但最重要的是大部分的孩子丧失了自己情感的注入。
小编倒是觉得如果并不是希望孩子在绘画方面有所建树,不如就让孩子的画笔停留在涂鸦的阶段,画出他们心中的创意就好。
孩子的未来无限,请不要画地为牢。
创造力扼杀就在不经意间现在的社会升学压力比较大,而家长们也因为种种的压力,基本上比较少时间能够抽出来让孩子去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更不必说是抽出精力去发现、去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了,毕竟逼着孩子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学习上,孩子的学习成绩还是可能停留在原地。
然而创造力其实是在不经意间培养的思维,慢慢体现在画画这类爱好的事情上,并不是去专门学画画了才是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在更早的时候,父母们其实就已经扼杀了孩子的创意脑洞。
著名心理学家经过研究表明:一般人只用了大脑想象区的15%,要开发其他处于“冬眠”状态的地方,可以从培养孩子想象能力入手。
在和孩子们聊天的时候父母们也要拿出自己的“童心”来,引导孩子们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同时不要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原本孩子觉得画的太阳可以是绿色的,那也不要一定定向思维给孩子,太阳一定要用金色。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个东西都可以启发孩子的想象力。
当孩子对某一件事情产生兴趣的时候,千万不要觉得他会是三分钟热度就打击他,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注意力很快就转移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关键在于父母对孩子的热情的引导。
孩子对某一件事情产生兴趣了,慢慢引导孩子去关注事情的本质,可以适当的进行强迫,大人不还有倦怠的时候么,就像练琴这件事,一定要有强迫性的坚持+兴趣点才可以持续下去,把天赋变成能力。
父母要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兴趣、独立性开始入手,同时要珍惜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孩子大胆去想,创造性尝试,而创造性也是可以培养的。
给宝宝的创造力插上翅膀4-6个月
这个阶段的宝宝已经可以用手抓取身边的物品,还会将东西扔过来扔过去,那么这个时候就可以多让宝宝拿几个wa nju在手里,看看他会怎么处理,一点点引导。
7-12个月
宝宝的大肌肉运动技能和手部精细动作技能都已取得了巨大进步,TA就要变成调皮的“破坏王”了。
1-3岁
宝宝的小手、手指和手腕协调性变得更好,可以用更接近成人的手势握住蜡笔,同时,Ta开始把图片上的事物与真实的事物联系起来。
这个阶段就可以让宝宝接触一些可以随意发挥的部分,比如画画、橡皮泥、积木等等这些方便宝宝发挥创造力的东西。
3-5岁
这是一个好奇心空前膨胀的时期,宝宝具备了明确表达自己想法的语言技能,那么ta就会变成十万个为什么,不管宝宝问的问题是多么幼稚,或者多么奇怪,都要认真、耐心对待孩子,才不会扼杀孩子的积极性。如果有回答不上来的问题,家长也不要怕承认自己的不足,可以和孩子一起去书里、网络上查找,然后和孩子一起学习。
宝宝的小脑袋瓜里不只是蕴含着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成长就是在一张白纸上描绘孩子的未来,父母充其量只是提供画笔和颜料的人,更美好的画面是孩子自己去创造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