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长期被忽视的“器官”
正常人体肠道内寄居着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以细菌为主,统称为肠道菌群,其细胞总数高达1014、种类>1000种,是人体细胞总和的10倍。细菌依据其需氧程度不同可分为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和需氧菌,肠道菌群以厌氧菌居多。肠道菌群与人体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贯穿于人体各种生理活动和病理过程,已成为人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毫不夸张的说,肠道菌群,这个陪伴我们一生的“生物构造”,更像是我们体内一个尚未被认识的“器官”。
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在体内与外部环境保持着动态平衡,如果这种平衡在某些情况下被打破,便形成肠道菌群失调。其表现为肠道菌群在种类、数量、比例、定位和生物学特性上的改变。已有文献报告了肠道微生态环境的改变与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肾脏疾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神经精神性疾病等的关系,关于这些领域的研究正在逐步兴起和深入。
肠道菌群失调的诊断依据
(1)病史中具有能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的原发性疾病。
(2)有肠道菌群失调的临床表现,如:腹泻、腹胀、腹痛、腹部不适等症状。
(3)有肠道菌群失调的实验室依据:
①粪便镜检球/杆菌比紊乱(成人参考值为1:3)。但正常参考值各家报道不一,有人建议采用康白标准(3:7)。
②粪便培养中计算双歧杆菌/肠杆菌(B/E)值<1。
③粪便菌群涂片或培养中,非正常细菌明显增多,甚至占绝对优势。
上述(1)与(2)项可作为临床诊断依据,为诊断肠道菌群失调所必须条件,如在实验室检查中出现任何一项阳性即可基本诊断本病,如实验室检查出现阳性机会越多,则诊断越可靠。
肠道菌群失调如何治疗
(1)积极治疗原发病,纠正可能的诱发因素,特别提醒,切勿滥用抗生素;
(2)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和营养不良状态;
(3)合理应用益生菌、益生元及合生素等微生态制剂;
(4)粪便菌群移植(FMT),在之前我们的科普文章中我们已经介绍过这种神奇、听起来很“重口味”的治疗方法。就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重建具有正常功能的肠道菌群。目前,研究人员普遍认为,在其他抗生素药物治疗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患者无效的前提下,可以尝试为患者提供这安全而有效的方法。随着FMT的临床研究日趋增多,FMT有望应用于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便秘以及其他非胃肠道疾病,但对这些疾病的疗效、作用机制及安全性等仍有待进一步明确。
参考文献
1. Surawicz CM,Brandt LJ, Binion DG, Ananthakrishnan AN, Curry SR, Gilligan PH, McFarland LV,Mellow M, Zuckerbraun BS.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of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s. Am J Gastroenterol 2013;108:478-98; quiz499.
2. 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 中国消化道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共识(2016版).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6:62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