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
看不见摸不着
的肠道微生物
也在默默影响癌症的发生与发展。不断涌现的新成果更
让我们开始期待全新癌症疗法的无限可能:肠道内的微生物究竟能如何影响癌症的治疗效果?其又将会有哪些应用的前景和机遇?我们又该如何迎接机遇与挑战?
带着这些憧憬和疑问,2018人体微生态与健康论坛组委会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基因组中心主任朱宝利教授。
朱宝利 教授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耐药基因组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导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大学医学院岗位教授,微生物基因组研究中心主任,病原微生物耐药与耐药基因组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兼职教授。
近几年在病原微生物基因组学、人体肠道元基因组学以及人类免疫基因组学方面取得了很突出的研究成果。他同时也是《Scientific Report》杂志编委,北京生物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食源性微生物检测技术战略联盟常务理事,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分会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分析微生物学会委员。
1
组委会:您在人类基因组计划、肿瘤基因组学、免疫基因组学、微生物基因组学各项基因组学的研究中都有着丰富的经验,您认为在众多大课题研究中最具有挑战的是哪个环节?
朱宝利教授
从基因组学,无论是从微生物基因组学、免疫基因组学等等的科学问题角度出发,最大的问题还是个体差异。因为个体差异是很难确认的,这就需要更多的样本量。
但是在技术上,最大的挑战还是计算。这是因为个体差异除了样本量,还体现在计算上。这就好比你做了很多样本量,但如果计算技术跟不上的话,结果也是无法确定的。
在现代,人工智能(AI)也被应用于样本量的处理,将AI引入到了生物信息学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计算的精准度。AI实际上也是一种计算方法,其中最核心的还是计算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的问题。计算如果跟不上,个体差异的存在就很难将每个人都能算出来。
2
组委会:您及您的团队在国际上首先发现人体肠道微生物耐药基因谱与农用抗生素的相关性(Nature Comm);率先报道了中国第一例超级细菌基因组(《AAC》),以及mcr-1耐药基因的大规模基因组数据分析(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和肠道微生物在肿瘤治疗的相关研究。其中,您觉得最有成就感的一项研究是?
朱宝利教授
我认为我们做的比较好的是肿瘤治疗和肠道微生物的关系研究。
现在基于科学的研究,我们在化疗和肠道微生物的关系已经发现并初步确认了,但是还没有完全确认下来,缺乏临床的大规模验证。
另外,无论肠道菌群好坏,都需要将与肿瘤相关的肠道菌群培养出来,进而验证这些菌的功能是否和肿瘤治疗有关系。这是我们将来的研究方向。
3
组委会:据报道,肠道微生态极大地影响着癌症免疫治疗效果。您认为肠道微生物在未来癌症的免疫治疗及综合治疗的应用前景会是怎样的?
朱宝利教授
肠道微生物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主要是两个:
第一是提前预知,比如在进行放化疗或者免疫治疗之前可以提前知道哪些患者适合这种治疗方式,避免患者受到放化疗的痛苦。同时免疫治疗又很花钱,这些治疗都会有副作用。肠道微生物的检测可以提高治疗效率、节省医疗资源,不让患者做无味的治疗;
第二是可以开发新的益生菌,通过和放化疗和免疫治疗共同使用进而提高治疗的效果,这也是未来的机遇前景。
4
组委会:目前您及您的团队遇到的主要挑战是?
朱宝利教授
我们面临的挑战主要是取样和确认菌群,需要大规模地验证肠道菌群。由于最大问题还是个体差异,我们需要大量取样去确认这些菌群,并去确认它们是否与肿瘤治疗有关。在临床上的样本就需要做很多细节的工作。
5
组委会:您同时也身为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与肠道微生物专委会的主任委员。朱教授能简单介绍下这个专委会吗?
朱宝利教授
我们专委会工作的目标是验证肠道微生物和肿瘤治疗的关系并要形成一套比较有中国特色的肿瘤治疗微生物相关的技术,也包括推动检测技术和治疗的药物开发。我们想让临床医生也加入进来、接受或认可,进而可以在临床应用中有所转化,最后提高病人的肿瘤治疗效果。
6
组委会:为了更好实现肿瘤的个体化精准诊疗,专委会将来会做哪些工作推动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朱宝利教授
我们在推动领域进展的项目有三个:
一个是通过国家的项目从而推动基金会的投入来做相关的研究;
一个是推动这方面的产业,如检测技术以及相关益生菌的产业;
三是要推动科普的工作,让老百姓意识到微生物在肿瘤治疗方面的重要性。
即将于11月10-11日在长沙华天大酒店盛大开启的2018人体微生态与健康论坛中,朱教授将针对“人体微生态与肿瘤治疗”做深度分享!
作为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国生物技术大会的重要分论坛,论坛特设益生菌生产及质量监控标准委员会成立暨标准草案制订启动仪式。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微生物产业行业标准委员会期待与顶尖行业企业代表一起推动基础标准制订,带动微生物产业科技创新步伐!欢迎咨询赞助,共同启动盛大仪式!
院士揭晓临床科研新进展
应用案例分享打通产业创新链条
组委会联系方式:
电话:+86 180 1793 9885
邮箱:info@bmapglobal.com
网站:www.bmapglobal.com/hmr2018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活动详情及报名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