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居家学习,最大的变化就是增加了亲子接触时间,父母和孩子有大把大把独处的时间。在美好的想象中,长时间的接触可以为亲子之间增进了解、加深感情提供契机,但在长时间的接触中,意外的小摩擦却接连不断。
开始,孩子们对于家长的有些要求不太情愿,渐渐地,对大部分要求都开始不配合。起床的时间越来越晚,怎么喊都不起;写字的姿势不对,怎么说都不听;听课不开摄像头,说了就开五分钟,家长一走就关掉;家长总想多督促,孩子总想多玩玩……很多家庭由最初的“母慈子孝”变成“鸡飞狗跳”。
遇到这种情况时,爸爸妈妈们究竟该如何化解呢?
这三种方式,你一定不要用!
1. 贿赂
比如对孩子说:“如果你现在走,你就可以……”
2. 恐吓
比如对孩子说:“你不跟我走,你就再也不能来这里玩了。”
或者大吼:“你现在就给我过来……”
3. 惩罚
比如对孩子说:“你现在去面壁思过,想清楚了再来吃饭。”
此时,孩子可能会有各种反应,但他们肯定不会高高兴兴地配合你说:“好的,我们走吧!”
试试这个:
赋予孩子一定掌控权
亲子间的权利之争,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时常发生,这是一个自然而正常的现象,如果处理得当,可以促使孩子探索和发展出独立自主能力。
试想,从“正在快乐地看动画片”到“时间到了,快把它关了”,对孩子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转变,接受家长的安排也是个不小的挑战。孩子会觉得父母在掌控他们的生活,以至于他们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尽管帮孩子设定界限很有必要,但父母也应在当时的情境下,合理赋予孩子一定的权利。
所以,当孩子不愿听从你的安排时,你可以尝试说:“你还需要多久呢?”
孩子可能会说:“再玩两分钟。”
如果时间到了,孩子还想再玩一会儿,你需要平视孩子,耐心、温柔但坚定地对孩子说:“还记得我们的约定吗?”
这时候,孩子也许会和你闹情绪,然后慢慢地感受到你的坚定,最后会不情愿地答应你回家。此时,你可以忽视孩子蛮不讲理的争吵,告诉他:“谢谢你遵守我们的约定。”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给予了孩子表达想法的权利,也赋予了孩子一定的掌控权,既鼓励了他们去发展可被社会接受的行为,又保护了他们的自主性。
当然,有些事情总是在意料之外。如果下次孩子还是无法按照约定好的时间离开,你一定要提醒自己:父母只能掌控自己以及选择如何去和孩子互动,而没法掌控孩子。与其生气,不妨尝试换位思考,试试和孩子共情,让他知道你是理解他的。
无论是目前还是长远来看,保持一份成年人的淡定来与孩子沟通,都会完胜那些“老式”的育儿方法。如果你能理解、尊重并爱孩子,孩子一定会更加愿意配合你。
来源:《大众健康》杂志
文: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康复部 熊晓婷
策划:吴卫红
编辑:栾兆琳 范洪岩 门雯雯(实习) 于梦非
校对:马杨
审核:徐秉楠 王乐民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