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是美国最重要的过敏原之一,引起许多人罹患哮喘。有报道显示我国有25.7%的鼻炎和哮喘患者对美国蟑螂(Periplaneta Americana, Per a)皮肤点刺试验阳性,18.7%的患者对德国蟑螂(Blattella germanica, Bla g)阳性,但只有12.9%的患者可以检测到蟑螂特异性IgE,且浓度都相对较低,抑制试验显示屋尘螨可以引起蟑螂过敏检测假阳性,总之,我国蟑螂过敏原的临床意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确认。
用于诊断或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llergen specific immunotherapy, AIT)的蟑螂过敏原尚未完全标准化。大型临床研究通常以德国蟑螂第一组和第二组过敏原(Blag 1, Bla g 2)的含量作为剂量的标准,比如有研究要求皮下免疫治疗时维持剂量Bla g 1 和Bla g 2的含量分别为120和6微克,但是这两种过敏原并不能代表蟑螂所有过敏原特异性IgE,而且有研究指出5种过敏原(Blag 1, 2 , 4, 5, 7)均不是美国蟑螂过敏患者占主导地位的过敏原(immunodominant)。
最近有研究考察了12种德国蟑螂过敏原提取物,比较了这些提取物中过敏原的含量、活性及不同患者的致敏模式(sensitization profile)。结果发现:1)这些提取物中不同过敏原的组成和含量差异巨大,2)这些提取物的生物活性不一,3)23名患者对8种过敏原(Blag 1, 2, 4, 5, 6, 9和Per a 7)的IgE阳性模式完全不同,没有一个占主导地位的过敏原。这一方面说明目前蟑螂过敏原提取物的质量差异很大,另一方面也指出不同患者对蟑螂过敏原的反应也不一样。
和螨虫一样,蟑螂成虫、幼虫、卵和粪便都含有过敏原,比如和蟑螂虫体相比,粪便中含有更多的Bla g 1和Bla g 2,但没有Blag 5,因此原材料中应该涵盖所有相关组分。萃取条件也决定了不同过敏原是否存在及其浓度,生产时应该像螨虫提取物一样,虫体和粪便分别萃取,再按比例混合。
一直以来,蟑螂提取物中过敏原浓度和生物活性的相关性不能确定,Bla g 1, 2, 5的浓度和皮肤点刺阳性水平没有直接的相关性。不同患者蟑螂过敏原IgE的模式又差别巨大,很难从患者的IgE确认其主要过敏原,不像螨虫,大多数患者都对螨虫第1组、第2组及第23组(有研究显示对第23组过敏的患者同时都对第1和第2组过敏)过敏原IgE阳性。其他过敏原也一样,比如桦树花粉,豚草、猫毛、链格孢菌等,也都有主要过敏原,但蟑螂似乎是个例外。
因此,蟑螂过敏原的标准化应该充分考虑过敏原的广谱性(broad spectrum),尽可能含有更多的已知过敏原种类,不仅考虑到提取物的过敏原组成和活性,还要考虑到不同患者和其反应的差异性。医生在用皮肤点刺或特异性IgE诊断时,应该明白不同产品带来的结果差异巨大,最好考虑组分诊断(component-resolved diagnostics)。AIT应该采用采用那些主要过敏原含量清楚的产品,尽管我们目前尚不能真正做到患者定制(patient-tailored)AIT。
References: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9;143:1471-1481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9;143:1342-1344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4;133:846-852
Chin Med J 2010;123:3540-3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