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食物不耐受?
食物不耐受是一种为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即人体免疫系统会把进入体内的食物,误当成有害物质,并针对这些物质,产生了过度的保护性免疫反应,生成食物特异性IgG抗体,与食物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了身体各组织发生各种反应,出现各种症状或疾病,如消化不良、感染、过敏、腹泻等。
简单地说,就是某种食物不能被完全消化、吸收,蓄积在体内,引起疾病。
食物不耐受的发生率很高,据统计,约有一半以上的人会对某种或某几种食物不耐受。食物不耐受与日常饮食密切相关,越是常吃的食物越有可能引起症状。婴儿与儿童的发生率比成人高。多数食物不耐受患者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和皮肤症状,但不仅限于此,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种食物产生不耐受时,可能出现极不相同的症状。
为什么会发生食物不耐受?理论上食物在进入消化道后,应当被消化为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这样才能够被人体完全吸收。由于个体差异,当摄入的食物蛋白不能完全消化吸收,大分子的食物蛋白直接通过肠道粘膜进入体内,激发自身的免疫系统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抗体与食物大分子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体内,诱发各种临床症状的发生。
食物不耐受都有哪些表现?食物不耐受的症状没有特异性并且多种多样,如出现以下症状要考虑是食物不耐受的可能:
消化系统:腹痛、腹泻、口臭、口腔溃疡、恶心、胃肠胀气;
皮肤系统:湿疹、荨麻疹、皮肤淀粉样变、痤疮 ;
神经系统:头晕、头痛、偏头痛、睡眠障碍;
精神系统:焦虑、忧郁、注意力涣散、暴躁易怒、坐立不安;
呼吸系统:哮喘、慢性咳嗽、慢性鼻炎、鼻窦炎;
泌尿系统:尿频、尿急、阴道分泌物;
心血管系统:胸部疼痛、心律不整、高血压、心跳加速;
肌肉骨骼系统:关节发炎、关节疼痛;
其它系统:疲劳、晕眩、头痛、睡眠困难、体重快速变动、肥胖、磨牙等。
食物不耐受与食物过敏有什么区别?
食物过敏一般指急性食物过敏反应,就是摄入食物后,马上或4小时内出现急性过敏、不适反应的,儿童通常以皮疹和肠胃道症状为主要表现,如荨麻疹、眼皮嘴唇水肿、恶心、呕吐、腹泻、舌头水肿、咽喉水肿,严重的甚至有鼻塞、喘鸣和过敏性休克等。食物过敏只需通过食物过敏原IgE检测,即可筛查食物过敏原。食物不耐受造成的症状大都是慢性反应,食物过敏是一般急性反应;
食物不耐受怎么治?调整饮食结构,根据个体情况合理膳食。根据检测结果,将那些不耐受食物分为以下三类——
1) 重度不耐受(5-6级):建议停止摄食此类食物6个月,之后每隔4天摄食1次,3个月后若无症状复发可再正常摄食;
2) 中度不耐受(3-4级):建议停止摄食此类食物3个月,之后每隔4天摄食1次,3个月后若无症状复发可再正常摄食;
3) 轻度不耐受(1-2级):避免每日大量使用此类食物,原则上可以安心摄食。饮食调整中需要注意什么?不仅要避免不耐受食物,对含有不耐受食物成分的各类食物也要避免。举例来说,如果你对牛奶不耐受,那么所有含奶食品像冰淇淋、奶油类食品等都不能吃。一定要严格遵守医生为我们作出的限食计划,才可能真正缓解症状。经过一个星期至数月的调整,症状慢慢消退,身体情况会显著好转。在限食计划中,医生会考虑到我们身体所需营养的补充,比如,不能喝牛奶,可以喝豆浆来保证蛋白质的摄入量。禁食食物是不是永远不能再吃了?人体的免疫系统对某种物质的应答反应是有“时效性”的,去掉外来刺激后,机体中的特异性抗体会慢慢消失,从而使身体逐步恢复正常。从理论上看,将禁食的食物重新纳入饮食是可行的。
临床实践证实,大多数人在经过一段较长时间(6个月以上)的禁食调整症状完全消退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大部分食物可以以科学的方法逐步回到饮食食谱中,只有极少部分的人群仍然存在不耐受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