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教育比较轻松?不用费劲儿就能上大学?你想多了。
近日,随着电影《银河补习班》、《哪吒》的热映,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再次引发宝爸宝妈们的关心与热议。
两部影片都涉及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
电影《银河补习班》中,邓超饰演了一位另类的爸爸,他不像普通家长一样督促孩子背书,成绩没达标就打骂。而是采用鼓励式教育,使孩子树立自信心,同时,带领孩子实践课本上的知识,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最终,将原本脑瓜有点“缺弦儿”的孩子培养成了一名航天英雄。
《银河补习班》剧照
电影《哪吒》中,由于哪吒是魔丸转世,受到世人的偏见与冷眼,长大后,他调皮捣蛋,顽劣叛逆,搞得人人惧怕,避之唯恐不及。可实则哪吒是想引起大家的注意,获得人们的认可。好在爸爸妈妈没有放弃他,耐心向着正确方向引导,鼓励他做个好人,最终,哪吒拯救了陈塘关,打破了大家对他的偏见。
《哪吒》剧照
两部影片所展现的教育观使很多家长获得启发,改变了不当的教育方法。意犹未尽的宝爸宝妈想知道还有没有其他好看的教育类影片,在这里推荐一部1989年上映的美国片《死亡诗社》,本片曾荣获第6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奖、第43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影片等多项大奖。
《死亡诗社》海报
如果你以为影片年头老,还发生在美国,对我们没价值,那就错了。
事实上,它所反映的问题和我们的教育现状出奇的相似,就连苛刻的豆瓣对这部老片的评分都高达9.0分。
《死亡诗社》豆瓣9.0分
(一)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号称全美最优秀的高中——威尔顿预备学院,这座高中以教育严谨、升学率高而著称,放在当代中国的话属于重点高中。
很多人认为外国教育比较轻松,玩玩闹闹就能上大学,可事实并非如此,威尔顿预备学院比我们目前大多数重点高中还要严格。
威尔顿预备学院以升学率高著称
这是一所寄宿制的男校。全校只有男生,没一个女同学。我们的绝大多数高中至少男女混搭,不至于那么压抑。
纪律严格。所有学生必须严格遵循学院的校训:“传统、荣耀、纪律、优秀”。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受到严格监督,必须像绵羊一样顺从学校与家长,否则,可能面临开除的危险。
威尔顿预备学院校训
由于学校有名,外国家长也和我们一样削减脑袋将子女送到这里来,希望他们有个好前途。
外国家长纷纷把孩子送去好学校
更有意思的是外国小孩放假居然也要在家长的监督下上补习班。
外国小孩也要上补习班
而且学校与家长的最终目的居然和我们嫌弃的应试教育一毛一样:一切为了升学。
是不是颠覆了对国外教育的印象?反正很令我意外。
在这种高压教育下,孩子们阳奉阴违,私下里吐槽学校教育。这让我想起大学时一位俄语外教老师说过的话:“全世界的学生都是一样的。”
(二)
接下来,影片迎来了大转折,新学期,一个叫基丁的男人成了孩子们新的英语老师,相当于我们的语文老师。
他一上课就把孩子们吓坏了。
其他老师的风格都是一板一眼,如果学生敢不按时交作业就玩完那种。
外国老师也是一样严厉
可这位老师不同,除了课本知识以外,他教会了孩子很多其他的东西:
教孩子们珍惜时光
别的老师都在教室上课,可基丁的第一堂课却带学生们参观校史馆。
正当学生们蒙圈时,他叫大家朗诵英国诗人罗伯特·赫里克的诗歌《劝少女珍惜时光》:“及时采撷你的花蕾,旧时光一去不回,今天尚在微笑的花朵,明天便在风中枯萎。”
基丁教学生珍惜时光
然后,他指着墙上历届学员的老照片,让学生们看照片上那一张张曾经稚嫩的脸庞,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千万别虚度光阴, 让你们的生命非同寻常! 因为我们任何一人都会像花蕾凋谢,变成尘土,已经逝去的古人曾经和我们一样充满幻想。如果我们用心灵细听,可以听到他们在说:抓住光阴,让生命不同凡响。”
教孩子们不要迷信权威
某堂课上,基丁一本正经地讲述某位专家所写的关于诗歌的评分理论,可正当学生们听得正入神时,他忽然停下来,大声斥责:“书上的理论是错的,我们不是在安水管,是在谈论诗歌,诗歌怎么可能用分数来评价?”而后,他叫孩子们撕掉书上的内容。
基丁教学生不迷信权威
撕书可是大逆不道的行为,学生们脸色惊变,不知所措,基丁却坚持让大家撕,并激动地解释道:
“撕吧!关于诗歌,是没有真正标准的。真正的自由只在梦中,不管别人说什么,学会自己思考,语言和思想可以改变世界。我们读诗歌写诗歌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份子,而人类是充满激情的,浪漫的。医学、法律、商业、工程固然是社会维持的崇高和必要的追求,但是诗歌、美丽、浪漫和爱情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
教孩子们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
刚上课,基丁忽然不顾形象跳到了桌子上,他俯视在座的学生们,打趣地问:“谁知道我为什么站在这里。”孩子们面面相觑,不理解老师的意思。
基丁教学生从不同角度看事物
基丁解释:“我站在讲台上是想提醒我们要时刻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如果换个角度看世界,会发现有很多不同,即使这看起来愚蠢或者荒谬。”
基丁教学生从不同角度看事物
随后,他鼓励孩子们轮流站在桌子上,并告诉他们:“当你读一本书时,不要只想作者怎么看,也要想想你自己怎么看。”
教孩子们做自己的主宰
基丁带孩子们一起踢球,他说:“运动不是谁比谁强,运动的意义是将自己推向极致。”
基丁教孩子们做自己的主宰
随后,他让孩子们轮流射门,并在射门时大声用诗歌喊出心中的理想。
教孩子们克服心理障碍
有个叫托德的学生性格自卑,郁郁寡欢,基丁点名让他当着大家的面作诗,鼓励他勇敢喊出内心的想法。
基丁教学员克服心理障碍
在基丁的循循诱导下托德终于克服了心理障碍,吼出了内心的想法。
教孩子们不要盲从,要坚持自己的信仰
室外课,基丁老师让学生们齐步走,学生们不太明白他的意思。走完后,基丁解释道:“我想告诉你们的是顺从问题,坚持与众不同的信仰很难,我们都有一种被人接受的需要。但是你必须坚持自己的信仰是独特的,是你自己的,哪怕别人认为它们很怪,或者很讨厌,哪怕一群人都说,那太差了。”
基丁教孩子们要坚持信仰
在基丁的引导下,孩子们变得不再整齐划一,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个性与主张。
然而,基丁的教育方式和传统教育方式太过对立,悲剧还是发生了。
尼尔发现自己的理想是当一名演员,但他知道父亲不会同意自己干这行,于是,他决定追随自己的想法,偷偷瞒着父亲报了戏剧班——这也是他首次违背父亲的意志。
父亲不认同儿子的理想
父亲听说后勃然大怒,命令尼尔马上离开戏剧班。走投无路的尼尔请教基丁该怎么做,基丁让他用真诚和实力打动父亲。
基丁劝尼尔用真诚与实力打动父亲
在尼尔的恳求下,父亲终于同意他参加戏剧班的一次重要演出。
演出当天,父亲居然也来了。
尼尔为了让父亲看到自己的真诚,用心表演,感动了在场所有的观众。演出获得巨大的成功,所有人都为尼尔欢呼,称赞他的演戏天赋。
演出获得巨大成功
可没想到演出结束后,顽固的父亲硬是把尼尔带回家,命令他放弃演员梦,强迫他遵从父母为他安排的路,考哈佛,当一名医生。
影片中父母同孩子的对话和我们的父母很像。
父亲表情痛苦,恨铁不成钢地说:“家里本来就不富裕,花那么多学费供你上好高中就是为了有朝一日你能出人头地。”
望子成龙的父亲
一旁的母亲则流着泪,用失望的眼神望着自己的孩子。
望子成龙的母亲
看来美国家长和我们并没不同,都有一颗望子成龙之心。
结果,绝望的尼尔为了表达抗议,在深夜开枪自杀,酿成了巨大的悲剧。事件曝出后,学校追究了基丁的责任,将他开除。
尼尔被父母扼杀
基丁离开时,学生们用“站在课桌上”的行为表达对他深深的感激与谢意。
孩子们感谢基丁老师
影片中,校方领导同基丁对于教育问题的争论让我记忆犹新。
校董与基丁对教育问题的争执
校方领导告诉基丁:“一切为了升学率,其他的都不用管。”基丁却辩解道:“我始终认为教育的根本在于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
(三)
“让孩子们学会独立思考”这也是影片的最终主题。其实,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也是当今很多学生面临的问题。
《人民日报》曾发表过一篇报道,名字叫做《沉睡中的大学生,你不失业,天理难容》,文中痛心疾首地对我国大学生的一些乱象进行批判。
我们心中的大学生应该是一群志向远大,知识渊博,积极上进的精英。
可现实中的大学生却普遍缺乏理想与目标,上课睡觉、玩手机,回到寝室闷头打游戏,业余时间用来谈恋爱,这是很多大学生的生活常态。
大学生上课睡觉
更令人惊讶的是他们连学习能力也丧失了,考试之前必须找老师划重点,划完重点之后也懒得整理,复印别人整理好的要点,照搬照背,才勉强通过考试。
大学生在寝室打游戏
就连优秀的高考状元在上大学后也好不到哪儿去。
就在去年,某江西高考状元以570分的好成绩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结果,上学期间以飞行设计专业没意思、没前途的奇葩理由瞒着父母退学,与家里失联九年,以贷款度日。
高考状元失联九年
我上大学时也认识一个文科状元,考上大学后,彻底放飞自我,拿家里的钱天天泡网吧,结果挂科留级。
为什么一路寒窗苦读,费尽心思考上大学,最后却沦为这个样子呢?
我觉得和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关。
我们的学生普遍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只有学会独立思考才能树立目标与理想,知道自己未来要从事什么类型的职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样才能有所规划,在面对困难时,才有披荆斩棘,一往无前的勇气。
英国著名教育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说道:“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
英国教育家怀特海
家庭与学校以考大学为目标的教育是导致学生缺少独立思考能力的主因。
一方面,家长认为只要考上好大学就万事大吉。所以,给孩子报一堆补习班,逼迫他们学习,却从不关心孩子真正的兴趣所在,也不引导他们树立理想。无论家长和孩子都天真的以为只要考上好大学就万事大吉,其实这是错误的。
另一方面,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老师只关心孩子的成绩与升学率,对孩子的兴趣、理想不闻不问,这也导致孩子认为考上大学就是人生的“终点”。
所以,学生只一门心思考大学,却压根不知道自己未来真正想从事什么类型的职业,以及成为什么样子的人。所以,在考上大学后,获得解放的学生们反而失去了目标与动力,浑浑噩噩地度过大学四年,等到毕业的时候却“慌”了,不知道干什么好。
曾有个轰动一时的新闻,某清华博士参加节目,一上场居然向嘉宾求教,让他们告诉自己未来适合干什么工作。
清华博士不知自己该做什么工作
这让高晓松十分气愤,他失望地说:一个读到博士的人一没有胸怀天下,二没有改造国家的欲望,连自己未来干什么都不清楚,令人失望。
高晓松十分气愤
同时,高晓松还表示:现在的名校和技校没什么区别,就是教你个技能去找工作。而真正的名校应该激发学生们的理想,引导学生们追求真理,而不是职业培训所。
高晓松吐槽高校缺乏理想教育
高晓松一番话切中了要点。
回想民国时代,我们的大学培养出了多少才华横溢、有思想、有抱负的科学家、建筑家、企业家,可在这个物质富饶的时代,为什么却很少培养出这样的人杰呢?
民国涌现出了很多人杰
归根结底,是现在的学生都像绵羊一样被驱赶着前行,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没有理想,也没有目标。若想改变这一点,我觉得需要从以下两点入手:
一方面:家长要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引导孩子树立理想,多加倾听并支持孩子正确的想法,鼓励孩子追求自己热爱的职业与人生;
另一方面:学校要重视理想教育,老师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让学生知道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大学,而是为实现自身的理想与价值。
看似简单,但想实现却任重道远。
最后,祝福每个学子都学会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找到自己的理想,享受有追求、有趣味、有意义的一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