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骂教育”真的能促进孩子的成长吗?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0
"


你的父母小时候打过你吗?

相信大部分人的答案是肯定的

中国式传统教育中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

“打是亲,骂是爱”

“孩子不打不成器”

似乎,每个人的成长中都会经历过一些打骂

才能成长为现在的我们

大家普遍认为,只要父母的出发点是为孩子好

有时打骂孩子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这种"打骂教育"真的是对孩子好吗?

4月9日,有网友爆料出一段视频,只见视频中一个小女孩在为某淘宝店铺拍摄服装,后来据爆料,该小女孩还与其他淘宝店铺也有过合作。显然,小女孩已不是第一次为淘宝店铺拍摄服装了。可刚拍了一会儿,就遭到一名成年女性从背后狠狠的一踢,小女孩当即愣住,事后被爆出踢人者竟然是小女孩的亲生母亲。

(女童模特拍照时遭妈妈踢踹 引网友众怒妞妞妈郑重道歉)

有网友指责说:

“看小孩的反应应该不是第一次遭受暴力"

"视频里小孩子啥也没错,干嘛上去就是一脚?"

“疯了吗?孩子是赚钱的工具吗?有些人真的不配当父母"

“要是我有这么一个女儿啊我每天抱着亲"

但也有网友说:

“以前有几个孩子,没有被老师父母打过,太过宠爱,只会以后让社会来虐你孩子。”

事情持续发酵,4月10日早晨,小女孩母亲@妞妞妈发声作出道歉,宣称自己本无伤害之意,是因为视频里的动作稍大而造成了网友的误解。

那么你对此怎么想呢?

如果你们的孩子犯了错,

你们会通过“体罚”来惩罚孩子让他知道错误吗?

01

“受过家庭暴力的孩子,有不良行为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孩子“25.7%的孩子感到自卑,22.1%的孩子变得”冷酷“,56.5%的孩子容易"暴躁"。

有一个真实的案例,有一个孩子,他从小生活在一个备受虐待的家庭。幼儿园期间就目睹父母之间的家暴行为,如:争吵,厮打,谩骂等。小学期间父母分居,由母亲抚养,从小就遭遇母亲的家暴,包括身体和语言的暴力。父亲在外工作,过年才能回家一次,也几乎未曾关心过孩子。于是孩子的心灵变得扭曲,性格也是变得内向而敏感。在学校就不断遭到同学的欺负、霸凌、虐待,高一开始变得抑郁,高三更是休学在家。

带来的心理问题是巨大的,如孩子产生逆反,厌世等情绪。

遭受过家庭暴力的男孩,可能会通过某些攻击性行为来疏通他们的情绪,如大家斗殴,欺负同学或兄弟姐妹,沉迷血腥暴力游戏,甚至走上吸毒的道路。成年之后,他们会认为,父母这种施加暴力的行为是正常的,就应该是这样的,他们甚至也会走上这样的道路。

遭受过家庭暴力的女孩,也可能会出现性格自卑,孤僻,甚至作出自残的行为。成年之后,她们很难去相信信任别人,内心更小心谨慎,不管是对生活,工作,还是爱情亦是如此。

02

引导孩子自己领悟道理可能比打骂孩子更有用。

陶行知校长有次看见一个学生想要拿砖头打另一个同学,他看见就制止了这个学生并让他10分钟后去自己的办公室。

10分钟后,陶行知来到办公室,掏出一块糖给那个学生,说:“这块糖奖励你尊重师长,我看到你要打人,制止你,你马上就把砖头放了下来,这不是你尊重师长吗?“

接着,陶行知又给了那个学生第二块糖。他说:”这块糖也是给你的,我让你10分钟来我办公室,你没到10分钟就到了,这是奖励你遵守时间。“

孩子感到吃惊和疑惑。

然后,陶行知又给了孩子第三颗糖,道出了真相:”我刚才去做了调查,你打那个男孩子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你是见义勇为,有正义感。“

孩子瞬间哭了,主动承认自己错误说自己也不该因为这个原因去打别人。

这个故事是在告诉我们,有时候,反其道而行之,不去过分强调孩子的错误之处,而是通过引导,让她们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接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和做人的道理,比父母去苦口婆心的去对他们说,效果可能要好得多。

03

米尔顿·艾瑞克森在他的书中讲到一个例子。

艾瑞克森的儿子有一天从学校回来,对他说道:“爸爸,为什么我们班上好多人都被打过屁股,你却从来不打我屁股呢?”

艾瑞克森对他的儿子说:“你没有犯错,我为什么要打你呢?”儿子听完明白,他需要犯错才能被父亲打。

于是他捡起地上的一块石头朝玻璃砸去,只听“砰”一声,一块玻璃碎了。他很得意地跟爸爸说:“爸爸,现在你可以打我了吧。”

没想到艾瑞克森却说:“现在玻璃碎了,我没有时间打你,我要花时间去换玻璃。”孩子不依不饶,他从地上捡起剩余的六块玻璃,一块一块打碎,又问:“爸爸,你现在可以打我了吧。”

爸爸还是没有打他。却在之后,找到孩子最爱的7辆玩具车,放在阳台摆成一排,接着发动最后一辆车,后一辆撞向前一辆车,紧接着最后7辆玩具车全都从阳台掉了下去,完全摔坏了。

这个故事最后让孩子明白了自己的错误是会收到惩罚的,孩子打碎的七块玻璃,从而失去了他最爱的7辆玩具车。

说到底,别人说一百遍的道理,不如孩子自己领悟一遍来得快。

04

合适的沟通方式事半功倍。如果孩子犯了错,你应该用合适且智慧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改正错误,而不是一味地发泄你的情绪。

法国心理学家伊莎贝拉认为,父母可以选择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当你......(孩子的某个具体行为)时

▷我觉得......(我的感受,我的情绪)

▷因为我......(我的需求)

▷我希望你......(此时要提出一个具体的要求,已修复两者之间的关系)

▷这样才可以......(为激励对方做出回应而设想一个可能实现的愿望)

比如,你可以这样对你的孩子说:

▷当你说你饿了要吃饭的时候

▷我做了你却不吃的时候

妈妈觉得很生气

▷因为妈妈感觉自己认真给你做了饭,你却没有尊重妈妈的劳动成功

▷妈妈希望你明白我做了你却不吃,妈妈心里有多难受

▷这样才可以让妈妈以后愿意为你做饭

这种沟通的方式既真诚地表达了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又表现出了对孩子的关心和宽容。

总而言之,在亲子关系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孩子认知世界的第一扇门。当孩子产生了什么错误时,父母首先不应该是去打骂,也不是急着去表达自己的情绪,而是去和孩子进行真诚地沟通,多去和孩子进行情感上的互动和交流,才是对孩子最大的爱和帮助!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