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发现之五:不可以迁就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1
"

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

妻子用双休日带着儿子回了一趟娘家,只住了一晚上。

娘家人对这个年龄段上的孩子是疼爱有加的,当个小祖宗伺候,要什么给什么,百依百顺。

晚上时,在外享受高规格待遇的母子俩回到家。

让我吃惊的是,只离开不到两天时间,儿子变了个人似的。他是什么东西都要去摸。

这是不行的。

什么年龄段做什么年龄段的事。在目前来说,大人用的东西,他是不可以碰的,例如电器类,刀具类,钮扣牙签类,等等吧。

妻子用针线修理儿子的一双鞋。

我说送去让鞋匠修,妻子不同意。

妻子修鞋时,儿子要妈妈手上的那根针。

这能给吗?

肯定是不能的。

儿子不高兴了,耍上脾气。我把他抱过来,搂在怀里。儿子竟然和我呛上了,放赖,耍赖到地面上去。

我问妻子,这是怎么一回事。怎么出门这两天,变化这样的大。

妻子告诉,“没办法,在那边,什么都依着他。我一个人,拦不住的。”

这让我再次巩固了曾经的想法,隔代抚养孩子,不是一件好事。

儿子趁我分神不注意时,一下子就溜了出去,又去了妈妈身边。

我把儿子再次抱了过来。儿子开始用上了犟劲,竟然又从我的怀里溜出去。

就这样,我和儿子拉锯战似的,过去,回来、回来,过去。我也来了脾气,再次把儿子从他妈妈怀里抱了过来。

我把儿子按在替代凳子的便盆上。

儿子用他的杀手锏,哭。

我由着他哭。

儿子哭得稀里哗啦,眼泪水顺着两腮往下,露珠一样,倒是好看。只是,鼻涕流下来,不好看。

说实话,面对儿子这副样子,我的心里多多少少的纠结:是不是小题大做了?

这要看从什么角度来解析这件事了。可以说这是潜在的优点,执着。也可以说是潜在的缺点,任性。

如果依了儿子,在这方面等于加强了一个要什么就得到什么的信息。这肯定是可怕的。可怕的不是现在,是将来。

面对儿子的哭相,伤心的样子,我的心底开始柔软。可想到迁就后给出的信息量,就又开始心硬起来。

人的心理定势,就是事情的重复累积成量后发生质变的。尤其对小孩子,更容易形成一种心理定势,成为一个习惯。

社会学上有一个情境转移的说法。我拿来用了。

我从儿子的聚宝盆里拿出卸了电池的旧手机。平时,这可是他喜欢的。我先装模作样的用旧手机打电话,嘴里哼啊呀的一通胡说。

儿子盯着我看。

我见小东西注意到这个破玩艺了,就适时地把旧手机送到他面前。

儿子用手拂开了我送到他面前的旧手机。

这小子,挺有个性的。知道我在收买他,不吃这一套。

我放下旧手机,用双手拧了自己的耳朵,然后扮猴抓耳挠腮。

儿子破涕为笑,乐了。

我抱起儿子,对他说话。我说了许多,无非是什么年龄段做什么年龄做了的事,小孩子不要碰大人用的东西。

儿子的眼睛盯着我的脸,貌似认真的听我说话。这小子有一个特点,每每在我说话时,会目不转睛一直盯着我。

瞧儿子听我说话这副认真的样子,不知道他是真的听明白了,还是依旧稀里糊涂?

我提醒自己,儿子犯糊涂算不得是个事,因为他是个小人儿。要紧的是我不能迷糊,必须时刻意识到他想要得到的东西对他可能造成的伤害。

我和妻子达成共识,家中尖锐、锋利的危险品,一定要放置在安全的地方。同时,反复向儿子强化一些动作和规矩,即大人用的东西他不准触碰。即使儿子为了得到这类东西闹腾也绝不迁就。

因为,这种事上,如果迁就小人儿,就可能酿成事故。这类案例并不少,而且是触目惊心。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