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敏感期的宝宝很无理?成人要保护宝宝的秩序感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1
"

最近,我被我家那个2岁3个月的宝宝“捉弄”得是又恼怒又欣慰的。

每次吃饭,宝宝坚决不要使用勺子,一定要用筷子吃,连妈妈喂饭也必须用筷子喂。一发现妈妈偷偷用了勺子,就必须把勺子的食物倒回碗里,重新用筷子夹。冲奶粉时,看见妈妈从碗盆里拿出奶瓶、奶嘴,一定要妈妈放回去,再由自己拿出来。看见妈妈的椅子被奶奶坐了,一定要奶奶起来,让奶奶坐别的位置。还要求妈妈坐下,妈妈不坐就哭。宝宝拉臭臭了,就顺便洗澡吧。看见妈妈把发臭的尿不湿丢到厕所外(原来被尿湿的尿不湿都是先放在厕所),马上哭,一定要妈妈把尿不湿拿进来。妈妈嫌太臭了不想拿,宝宝便哭着洗完澡。

有时候,真的觉得宝宝怎么那么会操心,还很顽固,什么都要管,什么都要顺着自己的意。每每想到这里,我的手掌就不由自主想要收成一个拳头,真的是受 不 了 啦!

但当自己冷静下来,认真思考了一番之后,又觉得宝宝并非真的要处处和大人作对。因为我知道,这些都是宝宝的秩序感在起作用。

从宝宝大约2岁开始,宝宝开始对身边的事物、习惯、规则有了自己的认知和记忆,知道吃饭要用筷子吃,尿不湿平时是放在厕所里的;宝宝对物权也有了一定的尊重,认为椅子是妈妈的(经常是妈妈坐的),就应该让妈妈坐;宝宝也慢慢形成了自己的独立意识,认为自己的奶瓶要让自己拿。

除了这些,宝宝秩序感的表现,也不一定发生在让大人感觉莫名其妙的行为上。有时候,宝宝也会做出一些暖心的秩序感的表现。

冲奶粉的时候,宝宝会主动帮妈妈递来奶粉盒,还帮妈妈打开盖子(一按就能开)。每次开饭,宝宝都会主动要求洗手,把手洗干净了才肯吃饭。看见垃圾的时候,会主动把垃圾丢到垃圾桶里。

爸爸妈妈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宝宝的秩序感不仅仅是大人所认为的做事有规矩,听从大人的指令,而是渗透在日常的小事里,主要体现在宝宝对规则的认可,并慢慢形成自己的意识。而这,就是宝宝秩序敏感期的到来。

什么是秩序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是敏感期中的一种,是由意大利幼儿教育家玛利娅·蒙台梭利借用欧洲生态学家罗伦斯的关键期概念提出的。

蒙台梭利通过对幼儿自然行为的细致、耐心、系统地观察后指出:儿童在每一个特定的时期都有种特殊的感受能力,这种感受能力促使他对环境中的某些事物很敏感,对有关事物的注意力很集中,很耐心,而对其他事物则置若罔闻。

而宝宝的秩序敏感期,是在宝宝0-4岁的阶段,主要表现在宝宝2-3岁,这时期的宝宝会产生一种“对秩序的要求”的敏感力。当这种敏感力产生时,宝宝的内心会有一股无法抑制的动力,驱使宝宝对各种所感兴趣的事物的顺序性、对日常生活习惯的规律,对所有物的要求上等秩序感的表现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宝宝在秩序感的表现需求上获得了满足,或敏感力减弱,这股力量才会消逝。

蒙台梭利还认为,幼儿具有内部和外部两重秩序感。

内在秩序能让宝宝意识到自己身体的不同部分与它们所处的相对位置。比如:宝宝懂得用手抓食物,并将食物送进嘴里。

外在秩序则是指宝宝感知、理解外部世界存在的规律与关系。比如:宝宝知道出门就要换衣服,穿鞋子,回家后要把鞋子脱下放在鞋架上。

成人要理解、尊重并保护宝宝的秩序感

对于处在秩序敏感期的宝宝来说,对秩序的热爱是一种极其重要的需要。因此,爸爸妈妈应该理解宝宝“固执己见”的行为,并针对宝宝的表现采取合适的方法保护宝宝的秩序感。

宝宝发现原有秩序的破坏会哭闹,成人要创造一个有秩序的环境
蒙台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为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

我还发现我家宝宝,在每次我不按宝宝认为的常理“出牌”,宝宝就会开始急躁起来并阻止我。而当我在宝宝的“指导”后做对了,宝宝就会安静下来,还不忘鼓励我说:“对了,好棒。”

宝宝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因此,爸爸妈妈应该注意家里的家具摆设、物品的存放位置要固定,不要随便。对于日常中的行为习惯,爸爸妈妈也要注意好习惯的养成,并且保持良好习惯的保持。而对于日常生活习惯的规律,只要不会对行为本身造成影响,爸爸妈妈在此期间,也要多顺着宝宝的意去做,不要随意改变。比如:宝宝要妈妈坐在靠里边的位置吃饭,妈妈就不要坐在外边的位置。

爸爸妈妈知道吗?为宝宝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还有利于培养出聪明的宝宝。宝宝在这样一个有序环境的基础上,能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宝宝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成人要尊重宝宝的敏感期,通过创造一系列仪式,让宝宝获得掌控感
在《我什么办法都试过了!理解一至五岁孩子》一书中有提到:“应对秩序敏感期,家长可以通过创造一系列仪式,让孩子获得掌控感。”

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宝宝,其秩序感会有3种体现。第一种:宝宝会因为秩序的破坏而哭闹,但是秩序一旦恢复就会安静下来。第二种:宝宝会为了维护秩序而说“不”,这是自我意识开始萌芽,有主张了的表现。第三种:宝宝坚决维护秩序,会显得执拗,要求一切重新再来。

从宝宝秩序感的3种体现可以看出,对宝宝而言,任何事物都必须在应该在的位置上。而一旦秩序被打乱,就会给宝宝的认知造成混乱,宝宝就会开始“抗议”。

因此,爸爸妈妈应该理解并尊重宝宝的敏感期。只要在保证安全以及不破坏社会规则的前提下,尽量按照宝宝建立的仪式来做。比如:宝宝想要帮妈妈拿东西,可妈妈却已经拿到了。这个时候,妈妈可以重新把东西放回去,让宝宝帮忙拿。

除此之外,爸爸妈妈还可以配合宝宝,和宝宝一起创造仪式。比如:妈妈在阳台收衣服,还没等宝宝开口,妈妈就可以先对宝宝说:“宝宝,过来帮妈妈拿衣服吧。”“宝宝,我们先收你的衣服,再收我的衣服。”

爸爸妈妈通过为宝宝创造一系列仪式,可以让宝宝从中获得掌控感,建立和宝宝统一的意识规则。另外,宝宝还能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理解和配合,就跟成人之间“你对我有情,我对你有义”一样,日后宝宝在听到爸爸妈妈的指令后,也会更愿意用行动去配合。

蒙台梭利说过:“孩子的秩序感是天生的,自然而然的。”

因此,爸爸妈妈一定要理解并尊重宝宝,保护好宝宝的秩序感,为宝宝创造井然有序的环境,为宝宝创造一系列仪式,帮助宝宝形成良好的秩序感。

我是@腻腻妈,坚持更新育儿知识。想了解更多养育宝宝的知识,请关注我。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向拍摄者致谢。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