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多的宝宝特别难带?你可能正在破坏他未来的社交力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0
"

题记:

信任是开启心扉的钥匙,诚挚是架通心灵的桥梁。——佚名

暑假带女儿回娘家,嫂嫂观察了许久,然后不无羡慕地跟我说:“你家**真乖啊,一天下来不哭不闹,自己玩得挺好。不像我家小子,一天到晚名堂十足(方言,大意是脾气大又爱闹腾),太难带了。”

我也在观察我那一岁多的小侄子,以及我嫂嫂照顾他的一些细节。不得不说,是在在育儿的理论和经验方面还有多欠缺。

0~18个月的宝宝,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是建立未来社交力——信赖感最重要的时期。

如果爸爸妈妈没有很好的给予宝宝足够的信赖感,宝宝就会动不动哭闹不止,让家人产生“是这个孩子天生很难带”的错觉。

其实,是我们的育儿方法不对。

01 要及时满足宝宝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刚刚出生的宝宝,是十分“无助”的。他完全无法照顾自己,对自己的一切生理变化都在努力地适应当中。而他唯一能做、会做的,就是用哭声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这些需求可能是:肚子饿了想吃点什么;尿裤湿了脏了让小屁股沤着很不舒服;感觉太冷或太热;某个身体部位有点疼痛…

对于新手爸爸妈妈或者其他抚养人来说,要准确理解孩子的每一种哭声背后所表示的含义,并及时予以处理,满足宝宝的需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个磨合的阶段是有些痛苦的,孩子的哭声会人大人感觉紧张、揪心、甚至心烦意乱。

但请爸爸妈妈们记住,这是您给孩子上的情商第一课——信赖,相信别人会满足他的需要。而婴儿期养成良好的信赖感,也会是他形成耐心和同情心的基础。

爸爸妈妈或抚养人可以这样做:

1)分辨宝宝哭声背后的需求并及时满足他;

2)多和宝宝进行身体接触,让他看到你、听到你;

3)维持一贯的生活秩序,不打乱宝宝的生理节奏。

02 要给予宝宝积极有效的帮助

每个宝宝都会有自己的独特个性。

有些宝宝喜欢安静一点的环境,可是大人却总是有意无意地制造许多生活噪音、甚至带我去人多嘈杂的地方;有些宝宝生性爱热闹,可是大人成天把我关在家里,好闷啊。

有些宝宝是敏感体质,某些食物可能会引起他们呕吐、腹泻甚至疼痛;有些宝宝天生感官较敏锐,很容易对细微的身体体验产生不适感;还有些宝宝胆小极容易受惊…

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身体和心理一系列的变化都会让他们逐渐变得更加“麻烦”,这时候除了哭,他们可能还学会了用四肢和身体来发泄心中的情绪和不满。

而爸爸妈妈们或抚养人也常常会在这个阶段苦恼不已:为什么我什么办法都用过了,宝宝还是不听话、老发脾气呢?

遇到这种情况,请爸爸妈妈记住了:如果你确实无法改变孩子的不适,但你可以给予孩子积极有效的帮助。

例如:

1)用温柔的话语告诉宝宝:“妈妈知道你很难受。我就在你身边陪着你。”

2)给孩子一个甜蜜的亲吻和温暖的怀抱。

3)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不要强行制止他的喊叫哭闹。

03 要保护宝宝,避免陷入惊恐之中

一岁多的宝宝胆子大多比较小。

由于宝宝对世界的探索和认知有限,对于自身的掌握更是微乎其微,这个事实很容易导致他对生活中的许多事物产生怀疑和恐惧。

不少宝宝都有恐高的现象,所以爸爸们带孩子玩“飞翔”游戏时要观察宝宝的神情,控制好游戏的“度”。

有的宝宝怕水,因为在水中身体是浮动的、不稳定的,妈妈们就要注意在洗澡时,动作不要过大、过快,要给宝宝适应所处状况的时间。

还有宝宝怕黑,大人们就要留心,尽量不要让他在黑暗的环境独处,并做到耐心的安慰。

还有哪些可能会让宝宝受惊的情况,爸爸妈妈们或抚养人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呢?

1)客观平和地提醒宝宝,可能会有让他害怕的情况发生(例如放鞭炮),并给予适当的保护(帮他捂住耳朵);

2)别人的逗弄行为让宝宝感到害怕,要口头制止对方或带孩子离开;

3)不要责备受惊的宝宝,更不要让任何人嘲笑他的胆小。

04 要给予宝宝适度的“刺激”

可能还有这样一类的宝宝:平时爱闹腾,突然变得安静起来,不哭不闹却又无精打采的样子。

遇到这类情况,爸爸妈妈们先要排除疾病因素(例如换牙或生病,可能会让宝宝没精神),然后再想想最近的生活有没有大的改变影响了宝宝?又或者生活太一成不变,让宝宝提不起什么兴趣?

宝宝的信赖感部分建立在稳定的生活环境中。

如果周围环境或人物发生重大的改变,可能会令孩子丧失安全感,从而用一种“过于安静”的态度呈现出来。

也有太枯燥无味的生活方式,导致喜欢新鲜事物的宝宝提不起劲,整天懒洋洋的。

这提醒爸爸妈妈们,宝宝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既需要足够的安全感,又需要丰富多样的感官刺激,帮助他累积他对外界事物的信赖感。

所以,爸爸妈妈或抚养人可以这样做:

1)给宝宝营造安全又有趣的生活环境,给予他多种多样的感官体验;

2)多带宝宝去户外,认识世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3)适当放手,鼓励他勇于探索,帮助他逐渐建立自信。

05 婴儿期的信赖感不足会导致成年后的“匮乏”心理

我们身边常常会有这样的一些人:衣服总是买了一套又一套,总胆心不够换洗不够穿;在超市促销活动中,屯了一大堆纸巾、沐浴露、洗衣液;在饭店吃饭,点的菜式永远都有剩余的…

不仅如此,他们还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因而非常焦虑;对于自己的要求,希望别人能“此时、立刻、马上”就能办到或满足。

心理学上对于这种类型的人定义为:

“基本需求不能得到满足,让他内心充满对匮乏的恐惧。”

追根溯源,竟是在婴儿时期,没有得到父母及时的回应与关爱,没有建立对这个世界的“信赖感”。

由于信赖感的缺失,这些孩子长大以后,要么索求无度,“要人照顾、要人给、要人爱”;要么不善于主动提出要求,指望别人会主动来满足他,当愿望无法实现时,就会陷入了无助和绝望的深渊。

综上所述,作为父母,我们在抱怨“孩子难带”的同时,需要做的是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及时回应宝宝的需求信号,有没有给予有效的帮助,有没有保护好宝宝,有没有给予宝宝丰富的环境刺激?

如果做到了这些,就能很好地建立起宝宝对人、对事、对外界的基本“信赖”。

而信赖他人,也是培养孩子良好社交力的第一步。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