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组这样的研究数据,相当的惊心:98%的宝宝在出生时都拥有健康完美的足型,而到了成年,这个数据锐减到38%!
对于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儿童来说,足部健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但这个数据恰恰说明了,家长对儿童足部还不够重视。今天我们来聊聊“【儿童足部】”这件事。要了解透彻孩子的足部,我们得先知道
儿童足部的生长发育规律儿童足与成人足的主要差异是足骨的骨化没有完成,足弓不稳定,具有可塑性。这个过程从胚胎至出生,一直持续到成人为止。足骨的钙化是从足后部的外侧开始到足前部的内侧结束,最早可识别的骨核是在怀孕5、6个月时,出现在足跟部的跗骨,7、8个月时在距骨又有两个骨核出现, 到出生时骰骨的骨核也清晰可见。随着宝宝的不断成长,足弓会逐渐形成。
足弓是什么人的脚背向上拱起的结构被称为足弓,足的跗骨,蹠骨借韧带、肌腱共同组成的一个凸向上方的弓形结构。足弓可分为前后方向的纵弓和内外方向的横弓。纵弓又可分为内侧纵弓和外侧纵弓。内侧纵弓由跟骨、距骨、舟骨、三块楔骨及第1~3蹠骨构成。此弓较高,有较大的弹性,故又称弹性足弓,起缓冲震荡的作用。外侧纵弓由跟骨、骰骨及第4、5蹠骨构成。此弓较低,弹性较差,主要与维持身体直立姿势有关,故又称支持弓。弓横弓由三块楔骨、骰骨及蹠骨的后部构成。
足部除了具有承受体重、缓冲和吸收冲击力的作用外,还具有产生走、跑、跳等的推动力以及协调和维持人体的平衡等基本功能。
足弓不是天生就有的,它和腰椎、颈椎生理曲度一样,是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0-3岁婴幼期在这个阶段宝宝的足部圆润光滑富有弹性,足部骨骼70%为软骨,无足弓形态,这时是属于扁平足,麻麻们不用担心,这是正常现象。
3-6岁关键期足部骨骼开始骨化,足弓形成,此时将慢慢由扁平足变为正常足。孩子的站姿、走路习惯、穿鞋都可能会影响到足弓的成型,需要特别注意。
6-12岁成熟期儿童足部骨骼发育渐渐成熟,足弓形态慢慢由发展期向稳定期靠拢,掌纹增多,稳定性好。
13岁以上形成足形态发育完全成熟,足弓形成,但此阶段需避免剧烈的体育活动所造成外伤和病变。
人的足弓形状可大概分成正常足弓、高足弓和扁平足弓。正常的足弓形状对于运动可起到稳定平衡和避震的作用,另两种却会产生两种不同的影响。
高足弓俗称叫高弓足,即足弓要比正常人的脚高。
高弓足有可能是先天遗传,也可能是意外骨折后遗症。起初可能只是影响足部美观,导致步态异常,长时间如此还会引起肌腱拉力的不平衡,重心前倾,腿部肌肉疲劳。
高足弓确实对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如足弓高的病人,从穿鞋、运动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逐渐地就会出现足底慢性疼痛,如足底筋膜抽痛,甚至还会出现踝关节僵硬,容易扭伤;脚趾畸形病变,如爪形趾等问题。
所以当出现脚弓异常增高时,建议到专业的外科医生就诊,判断是否需要治疗,还是需要其它的辅助治疗来解决,避免出现更严重的情况。
扁平足扁平足也称平足
由于现代文明,柔软的土路变成了硬邦邦的水泥路,其实不利于足弓形成,所以我们很容易就发展成扁平足。
习惯上是指足部正常的内侧纵弓的丧失。一般为足部的骨骼肌肉异常,系遗传因素导致的疾病。由于足弓结构的改变,导致足部缺乏弹性,起不到缓冲作用,容易出现足部疲惫、疼痛。长期如此,除了会造成足部变形,如足外翻、跟骨外翻、足弓塌陷严重、拇趾外翻、前足移位等;还会引发多种疼痛及炎症,如足跟痛,脚跟内侧容易磨损,从而引发足底筋膜炎、跟腱炎等。治疗的时候可以适当的穿矫形鞋治疗,如矫形鞋无法治疗时需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矫正足弓,使足弓恢复到正常的高度,这样可以达到根治扁平足的目的。
那怎样辨别孩子是什么样的足弓类型呢?非常简单的一个小实验,麻麻们在家里都可以测试起来:
足弓测试
让宝宝脚沾上水,在报纸上印出一个足印时,会发现足底内侧会形成一个比较明显的凹陷。
测试结果分析
虽然足弓大部分是基因遗传的,但是鞋子选不好,也会加重情况。选择合适鞋子和鞋垫有利于促进足部骨骼发育。为孩子挑选合适的鞋子是一门非常大的学问,父母在鞋子问题上绝不能讲究。童鞋,要选护脚的。
祝平安健康(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