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
宝宝拿了玩具出去玩,其他的宝宝也想玩,于是宝宝的家长就会说,“宝贝要学会分享,大家一起玩吧”。有的时候尽管宝宝不愿意,家长还是会把玩具拿走借给其他的孩子玩。如果有的宝宝不高兴,家长还会说:“你个小气鬼”。
分享,是现在经常会聊到的话题,而教育宝宝分享,是希望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集体,与其他人更好地交往,这是一种很关键的社交能力。
其实,在聊分享这件事之前,我们应该先明白,宝宝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于物品所属的认知程度。
通常来讲,3岁以前的宝宝是很难理解分享这一概念的。在他们的意识里,我玩的东西就是我的;我想要的也是我的。只要我觉得那个是我的,它就是我的!
在这个阶段,家长最好不要强行让孩子分享,特别是他正在玩的东西,孩子是无法理解这种行为的,这种“被分享”只会让孩子觉得委屈又无助。
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做的其实是以身作则。观察和模仿是孩子的一个重要学习方式,父母把好吃的、好玩的跟孩子分享,或者鼓励孩子把好吃的分给家长,并且欣然接受,这是很好的言传身教。
有些父母喜欢逗孩子,向孩子要了东西之后又还给他,这种做法会让孩子很困惑或者产生误解。时间长了,他们会以为,分享只是一种形式,并不愿意真正把东西分享给别人。
在这个阶段,要帮助孩子理解什么是他的东西,尊重他们对这些物品的所有权,这很重要。只有明白了“我的”的这个概念,并且让他们对自己的东西能够做主,这样才能够学会主动分享。
另外,分享的前提条件应该是自我满足。我家晚上吃水果的时候,一盘水果大家一起吃,阳宝是很愿意和爸爸妈妈你一块我一块,一起吃水果的。可是当最后只剩下一两块的时候,她就会开始安排,这块是爸爸的,这块是妈妈的,这几块是我的。
这种心理其实非常容易理解,当我自己的都不够了,怎么还会愿意分享给别人呢?所以,让孩子学会分享应该在他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宝宝的世界很单纯,他自己足够吃,足够玩了,自然也就愿意大方地分享了。
3-4岁的时候,孩子已经可以理解“轮流”的概念了,而且他们也能听明白道理了。在这个时候,当孩子抢别人的玩具,或者孩子不愿意分享的时候,家长可以用推己及人的方法去说明。
比如,如果别人不说一声就把你的玩具拿走了,你是不是也会生气呀?如果你想玩哥哥的小车,可是哥哥不借给你,你是不是也很伤心呀?
尽管有的时候,共情效果未必那么好,孩子依然不愿意分享,但也不要强迫他们,更不要给小孩贴标签,说他们“小气”或者“自私”。
阳宝现在就处在这个阶段,在幼儿园的时候,有规则秩序的情况下,轮流和分享都可以处理得很好,可是在小区里或者出去玩遇到不太熟悉的小朋友时,她就不愿意分享了。
不过凡事都不是绝对的。比如有一次,阳宝骑了滑板车出去玩,遇到一个小朋友,那个小朋友说想要骑阳宝的滑板车,阳宝不同意。可是后来,那个小朋友拿出了泡泡水,阳宝就很感兴趣了,立刻同意了用她的滑板车去换泡泡玩。
所以有的时候,孩子们之间的社交也许并不需要家长过多地干预,他们自己会各显神通达到自己的目的。
“轮流”和“交换”,在很多时候都是很好的社交方案,甚至可以不用家长出面,孩子们会自行解决。除非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或者不愿意想办法,只相信暴力,这个时候才要家长出面干预。
而如果家长为了面子或者其他原因,强迫孩子分享,这其实是对孩子的不尊重,也不能让孩子学会分享的意义。
最后要注意一点就是,对于孩子珍视的东西,不要强迫他分享。小区里有个小姐姐,整天手里抱着一只小熊玩具。每次她出来玩,所有的小朋友都想要玩一玩那只小熊,可是那个小姐姐说什么也不愿意。她爷爷就强迫她把小熊玩具分享给大家玩一下,甚至还鼓励其他的孩子抢她的小熊,搞得那个小姐姐后面好多天都不肯再出来玩。
大人和孩子对于物品看待的角度不同,珍视的程度也不一样。有些东西在大人看来无所谓,对孩子来说却非常重要。这种时候,大人应该要尊重和理解孩子,让他自己掌握物品的支配权和使用权。
在教育孩子分享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告诉自己,不愿意分享,也没关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