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足够好的父母,最重要的是能“接得住”孩子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0
"

1

相信这几天很多家长都带着孩子去看了《哪吒:魔童降世》。

当我们开心和赞叹过后,有一个问题你是否想过:

如果你的孩子像哪吒一样“顽劣”,不,哪怕只有哪吒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顽劣,身为父母,你会怎样对待他?你能做到李靖夫妇的百分之几?

我今天想讲的,是身为父母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做到这一点,改变孩子的命运,那就是——抱持。

哪吒之所以能改命,从魔丸的恶中激发出巨大的善,他的父母至关重要。

从一出生就开始闯祸,闹得鸡犬不宁,房倒屋塌,魔丸的恶让哪吒爆发出巨大的攻击性和破坏力,世俗的偏见也给这一家人带来重重的压力。

这种情况下,哪吒很容易破罐子破摔——既然你们都觉得我是妖怪,都讨厌我,那我就作恶给你们看!

满满的恨意真的会让他变成一个“妖怪”。

他甚至已经认同了自己是个妖怪,还自创了打油诗:“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杀人不眨眼,吃人不放盐……”

然而,是母亲一次次的包容让他感受到,这世界上不全都是恶意,还有那么一点点温暖,还有一个人可以依靠——这给他的善留下了一点生长的空间。

在母亲的眼里,哪吒是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孤独、倔强的小孩,也许她并不完全理解他,但她始终相信他的本质是好的。

还有父亲李靖,是父亲“以命换命”的父子之爱在紧要关头激发了哪吒的善良和勇气,让他最终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誓言。

是什么最终改变了哪吒的命运?

是父母的爱,是父母的不放弃,让他感到自己是好的,是值得的,是有价值的。

这,才是能抵挡住魔丸之恶的、真正的灵珠。

这才是送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让他一生享用不尽。



2

李靖夫妇的所作所为,用一个心理学名词来说,就是“抱持”。

抱持,最早是由著名的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出的,他用的词是“holding”。

他认为,我们每个人从出生的第一刻到死亡的最后一刻,都需要被抱持的关系。

一个足够好的父母,最重要的是能抱持住孩子。

所谓抱持,不仅是字面意思,即父母把孩子抱在怀里,不让孩子掉下来,更是指在精神层面,父母要“hold”住孩子,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让他感受到确定性。就是俗话说的“接得住”。

尤其是在孩子面临困难、情绪不稳定、或者向父母表达攻击性的时候,父母如果够“稳”,能“接得住”孩子的情绪和攻击,那么,孩子就会体验到一种被接纳、一种稳定的关系。

他会知道,无论他怎样,这个世界都会有一个人无条件接纳他。

这种接纳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安全感,让他感到自己是值得被爱的,自己是好的。

这会让他对自己有信心,继而有勇气去面对困难。

因为他知道,无论他怎样,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会有一条退路、有一个港湾,有人会在那里等着他。

就像跳高运动员知道下面有厚厚的垫子保护,他才会没有顾虑地奋力一跃。

3

做到抱持并不容易,当父母内在有很多淤堵、心结时,是很难抱持住孩子的,反而会很轻易地被孩子激起情绪,变得脆弱不堪,情绪失控。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当孩子哭闹的时候,很多父母都知道要陪伴孩子,先让情绪过去。但是,这只是理论上知道,实际做起来却很难。

他们们会想尽办法制止孩子哭。为什么?

因为他们认为,哭是不好的,是一种很丢人的情绪,这勾起了父母自己内在的羞耻感,所以会哄他、给他讲道理、转移他的注意力,想方设法不让孩子哭。

或者,因为怎么也哄不好孩子,这勾起了父母内在的无力感,觉得自己不是个好爸爸/妈妈,是无能的。

为了避免有这种糟糕的感觉,他们反而会做出强硬的样子,冲着孩子大吼大叫:不许哭!再哭我揍你!

还有的父母,受不了孩子的哭闹,干脆躲出去,或者,自己也崩溃了,和孩子一起哭。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父母本身就没有体会过被抱持的感觉,他的内在也还是个小孩子。

自身的力量不足,怎么能够接得住孩子呢?

4

能接住孩子的情绪不容易,当孩子表达出对父母的攻击性的时候,更是考验父母的智慧和定力。就像哪吒对他的父母种种挑战,李靖夫妇都接住了。

为什么孩子会攻击父母?

美国的青少年问题专家乔希·西普在他的著作《解码青春期》里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小时候,他第一次做过山车。在十岁的西普眼里,那不是一个普通的游乐设施,那就是一个死亡机器,会把上面的人甩出去摔死。西普就是带着这样巨大的恐惧坐上了过山车。

更让他恐惧的是,他发现,座位上居然没有安全带,只有一个金属条做成的大腿压杆,用来把腿固定住。

天哪!这就是保护措施吗?

他使劲地推、拉这根大腿拉杆,想移动它,他努力想站起来,把它崩开。当然,他的努力都无济于事,最后,他显然也活着做完了过山车。

几十年后,西普在这本书中提出这个问题:

我使劲地推它(大腿压杆)、拽它,是希望我能推动它、拽开它,希望弹簧松开,然后我被甩出去摔死吗?

当然不是。

我那么做,是因为我需要确认那个压杆是否能经得起我的折腾。

如果能撑得住,我就放心了。

他话题一转:青春期的孩子们也是同样的心理。

他们会不断试验你,看你是否能承受得住他们的各种折腾。

他们需要知道,在外界充满了不确定的情况下,你是否能靠得住?

如果你很稳固,你是靠得住的,他们就放心了。

这真是一个充满隐喻的小故事。

可惜,有多少家长能受得住这样的折腾?他们会把孩子的攻击看作对自己的挑战,是大逆不道的,必须要严厉制止,严加管教。

棍棒之下出孝子。

批评打骂不管用,棍棒不管用,还有杨永信的“电击治疗”——就是要让你怕,让你恐惧,看你服不服!

这样的严厉适得其反,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不爱自己的,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让他们渐渐关闭了心门,离父母越来越远。

5

得不到父母抱持的孩子会怎样呢?

在心理咨询室里会看到,很多来访者虽然是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来到这里,但,追根究底,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没有得到足够的抱持——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让他体验到足够安全感的关系。

这一点的缺失,会在他今后的人生中以各种想不到的问题呈现出来。

那么,心理咨询师会对此做些什么呢?

很多人认为,咨询师的任务就是为来访者答疑解惑、提出建议的。

其实,心理咨询的本质,不是直接去解决具体的问题,而是营造出一个无条件接纳的关系,让来访者从中感受到被抱持的感觉。

当来访者感受到咨询师对他的抱持,意识到无论他的状态有多糟糕,无论他怎么攻击咨询师,无论他怎么晃动大腿压杆,咨询师都会和他在一起,稳稳地承接住他。

这时,他就会放松下来,知道自己是安全的,他是被接纳的,他是好的。

很多人,终其一生,找的就是这种感觉。

这种安全感给了他自尊和自信,他就有底气面对各种不确定,有勇气面对自己的问题。

实际上,当你有了这种安全感,有了自我珍贵的感觉,很多问题都不用特别去解决,自己就烟消云散了。

这才是心理咨询真正的作用。

所以,如果你不想让孩子长大后花钱花时间到咨询室里去寻找被抱持的感觉,那就在孩子小时候给到他吧。

怎么做到?

无非六个字:看到,相信,稳住。

当孩子大哭大闹时,当他畏缩不前时,当他顽劣捣蛋不听话时,当他对你大吼大叫时,看到他行为背后的诉求,看到他使劲晃动大腿压杆的真正目的,看到他内心的难。

相信他的本质是一个好孩子,相信人总是有向上向善的生命本能的,相信相信的力量。

同时,让自己成长,疏通内心的淤堵和心结,让内心的力量畅通,这样才能让自己更稳,才能更有智慧地应对各种情况。

当你做到了这几点,孩子的命运也许就由此改变了,就像你为之赞叹的小哪吒一样。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