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听话、又乖、又会写作业、又会干活……的孩子,是如何教养的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0
"

孩子小的时候,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陪伴;孩子大了,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沟通。

——《魔鬼老大 天使老二》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那个又听话,又乖,又会写作业,又聪明,又会干活的完美天使。但往往这样完美的孩子都是“别人家的”。如果将孩子看作是一棵棵小树,你会发现每棵树都不同,千姿百态,每棵树都很美。

这个观点是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诸葛越博士说的,她不仅是跨国互联网企业高管还是育有两个男孩的妈妈,她写的一本育儿手记叫《魔鬼老大 天使老二》。诸葛越博士对育儿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并且两个孩子都教养的比较成功,老大高中毕业就申请到了英国剑桥大学的学位。老二也是个在各方面都很出色的孩子。

诸葛越博士的育儿观是吸取了东西方文化精华的结晶,我读了很受启发,给更多的爸爸妈妈们分享8个教养孩子的方法:

一、有专注才能学习更好

很多育儿专家也都说,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以前我对专注力没有太多的关注,直到在家全职陪伴孩子的时候,才发现专注力对孩子很重要。

周末女儿在家写完作业的时候,喜欢玩一些布娃娃,她喜欢用一些碎布给布娃娃缝衣服。这个游戏从她五六岁玩到十一岁了还乐此不疲。有时一上午两三个小时,她能一个人呆在房间里安静的剪啊,缝啊,缠上拆了,拆了又裹上。

女儿专注玩布娃娃的游戏,我想和她平时去图书馆阅读也有关系。每次去了图书馆,她也能看两小个小时不出来。

诸葛越博士说,孩子如果缺乏专注力就不能很好的把握知识。比如一道数学题可能需要30分钟持续的专注才能搞懂,但这个孩子不擅长长时间专注于解决一个问题,那学习的效率和结果必然不会好。

帮助孩子培养专注力的最好方法是,不要打扰他。当孩子在专心玩一玩具或者观察东西的时候,家长尽量不要去打扰孩子。父母应该给予的是同样专注的陪伴,做一个听众、观众就好了。

二、自我控制能力

诸葛越博士在书中还强调到,自我控制能力预示着孩子将来的成就。

以美国宾州大学心理学教授达克沃斯为代表的心理学家发现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和长久的专注于一件事情的毅力比孩子的智力更能帮助预测孩子将来的成就。

相比于智力和知识,孩子的一些关键品性更加能影响他们今后的人生。这些品性就包括毅力、自我控制能力、热情、好奇、社交、感激、乐观等等。有自控力的孩子在面对一件复杂或困难的事情时,即便很长时间内得不到回报,他们也会比较完美地完成而不是半途而废。

孩子的自控力培养当然是越早培养越好,因为大脑不仅用于处理信息,还用于应对压力、体会情感、在需要的时候给自己以抚慰和激励。

三、时间管理

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职场人,时间管理都是学习必备。时间管理的重点是学会规划,学会在执行过程中调整计划,懂得优先级,什么事是重要紧急的,什么事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什么是不重要但紧急的,什么又是不重要又不紧急的。

我也经常对孩子说,先把作业写完再玩,不要等到晚上临睡前才发现几个重要的作业都没做完。假期里,孩子写了个“暑假学习计划”,具体到每周完成什么,每一天的内容还是有点乱。后来让她自己在日历上标注第二天要做的事,完成的划掉,未完成的打勾,重要标记要完成的时间,提醒自己。好比一个任务清单,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任务清单,自己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娱乐时间。

慢慢发现,孩子很喜欢这种宽松自由的学习方式。她也会给同学在微信里说,她很忙,每天什么时间要做什么事,这几天都排满了,想一起玩只能等下周再约时间了。

四、让孩子成为“终身阅读者”

让孩子学会阅读,父母首先要阅读,还要营造一个阅读环境。家里如果经常摆放一本正在读的书,孩子耳濡目染,也会对书产生兴趣。

诸葛越博士的做法是,两个孩子都是从一岁开始便学习阅读了,在孩子三四个月的时候,给孩子接触一些有图案软软的布书,让孩子当玩具。一直到孩子12岁还在听睡前故事。

他们家老大从小到大阅读了大量的书,有很多虚构类的小说,在孩子申请大学前已经读了近400本。老二则喜欢反复阅读几本最喜欢的书。妈妈则是在任何时候,都有一本到几本正在读的书。读书已经成为他们一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五、保持孩子的想象力

孩子都是天生的想象家,有着丰富精彩的想象力。诸葛越博士在记录小儿子3岁时的日记中记录到:

骐骐把三把塑料宝剑插在一个装玩具的抽屉上,又在两把宝剑上插上两个塑料杯,假想拿是三个万能的机器。骐骐问家里的每一个人:”你要喝什么呀?吃什么呀?"如果你说喝杯橙汁吧,他就殷勤地跑去,在中间那把宝剑柄上用力拧几下,抽出杯子,里面装满了“橙汁”。然后又假装往里面添加各种糖,完了端过来给你“喝”。然后又问,你要吃饼干吗?……

这样的游戏对于每个父母都不陌生,我们有时候会赞叹孩子的想象力,觉得好玩有趣,有时又嫌孩子闹腾的烦。

诸葛越博士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家长们自然而积极地参与孩子的游戏,不用改变,不用限制,不用说教。当你真正参与进去的时候,也能会觉得太好玩了,会惊奇孩子的想象力如此之丰富,这恰恰是我们在成长过程所丢失的最宝贵的东西。

所以,请保持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比带孩子去上兴趣班有意义的多。

六、和孩子对话,不要急于给答案

每个孩子都会问好多问题,好像他们是天生就有十万个为什么要问。我见过好多家长对孩子的提问好像并不热心,不是敷衍了事就是训斥孩子不要问那么多“无聊”的问题。再不就是嫌不耐烦,让孩子到一边玩去。还有的家长是发现孩子的问题有问题,急于去纠正答案。

这些都是错误的和孩子对话。都会不同程度的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思考习惯。

诸葛越博士说,父母在面对孩子提问时,首先是一个参与者,应该有兴趣的加入讨论。其次不要急于给出正确答案,孩子问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父母应该和孩子一起去探索问题,延续探索过程。最后,父母不要把自己当专家的角色,而应该是朋友或支援者。

七、给孩子日常生活留出空白

给孩子生活留空白就是让孩子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和时间,在那段时间里,孩子什么都不用干。让他们自由的玩,发呆就好了。

在给孩子的“留白”时间里,不去打断,不去改正,不去教育,不去阻止,更不要去塞满。但很多家长意识不到这一点,一看孩子在发呆,生怕浪费了大好时间。赶紧会说,别再浪费时间了,赶紧去看会书吧,听节课吧。

其实,有教育家学家研究了多位名人(包括作家、画家、科学家等)的自传后发现,他们都回忆过少年时期空白的时间和独自想象的情节。无论在科学还是艺术领域,许多大师的创造都源于他们青少年时期的想象。花时间在“想象”里,包括做白日梦、独自遐想,是大师们共有的特性之一。

八、不夸孩子聪明,而说努力

斯坦福大学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德韦克在过去10年里和她的团队一起研究的表扬对孩子的影响。他们对纽约20所学校、400名五年级学生做了研究,实验结果让人震惊。

他们将孩子们分为两组,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图任务。第一组还在在完成任务后,得到的一句表扬是“你刚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现很出色。”

第二组的孩子则得到的夸奖是“你在拼图方面很有天赋,你很聪明”。

在随后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那些被表扬努力的孩子中,有90%在第二轮测试中选择了难度较大的任务;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则大部分选择了简单的任务。

因此,他们得出结论:

自以为聪明的孩子,不喜欢面对挑战。在面对失败的情况下,那些被表扬努力的孩子,认为失败是他们不够努力,愿意继续尝试。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认为,失败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更加失望和沮丧。

在育儿路上没有固定的公式和标准的答案可以照搬照抄,但诸葛越博士的育儿观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精髓,并且她从养育了两个个性迥异的孩子身上吸取到了大量的个人思考和经验总结。很值得父母们参考和借鉴。

对孩子,不做直升机父母,不做大包大揽父母,该放手时就放手。

还记得有位妈妈吐槽隔代育儿的一句话,你不会养育、陪伴孩子一辈子,凭什么把我孩子娇宠坏啊。

反观我们为父为母,孩子总有一天要长大,独立。我们教给孩子的应该是更多的生存、生活技能而不是一味追求高分。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