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用柔情换孩子的好性情,关怀和激励更加能够燃起孩子的自信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0
"我的邻居李太太有个儿子叫宁宁,李太太见人就说:“我家孩子可淘气了,一点儿不听话”!但据我几次观察,事实并非如此。宁宁跟小朋友们一起玩时,和普通的孩子没什么两样,而李太太一出现,他就“故意”表现的不一样。有一次,孩子们在沙地上玩得正高兴,只听见李太太在很远处喊道:“宁宁,你要是再把衣服弄脏。看我怎么收拾你”!宁宁衣服本来没脏,听见妈妈的叫喊,马上往另一个小朋友身上撒了一把沙子,小朋友不甘示弱,把脏手往宁宁身上一抹,宁宁衣服出现了脏印子。李太太赶到他跟前,骂道:“我说你会把衣服弄脏吧,再这样你别回家了”!最后,宁宁被她拎着耳朵拽回家,宁宁怪叫着:“你是母老虎”! 李太太往他身上打了一下,宁宁带着哭腔又叫嚷起来。

把妈妈叫做“母老虎”,旁人忍俊不禁,恐怕母亲就心酸了。据我所知,现在体罚的现象大大减少,但不少父母在孩子犯比较严重的错误时,气急败坏之下仍会打几下孩子,或者揪耳朵,罚站。他们内心仍然信奉“棍棒政策”,认为如果不用棒子,就会宠坏孩子。不少父母一有点不如意的地方,就对孩子冷言相向,严酷责骂。父母的冷嘲热讽,更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伤害,现在的孩子不是压根儿不听,就是表面顺从,其实心里滋生逆反倾向。另外,粗暴教育还会产生两种副作用:第一,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信任和感情纽带被破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真需要别人的指教和帮助时。他们往往不找家长,而倾向于找朋友。第二,如果频繁体罚,孩子对体罚不当回事,所以打骂都没用了。

其实孩子表现不好时,关怀,激励最重要。孩子也是需要尊重的,家长费力的说教,甚至打骂孩子,还不如试试夸奖一下孩子,说不定会有很好的效果。没有人可以“优秀”得不受惩罚。我想,在“粗暴教育”中长大的父母很难理解。父母能够信任孩子,以尊重的态度跟孩子谈话,而这些孩子最后会变成很优秀和富有责任心的人。作为我,从来不体罚女儿,凡事都和她讲道理。如果她真做了什么特别不对的事情,说一句“妈妈生气了”,她眼泪就会下来,会好好反思。所以,在我们家,这种严厉程度就够了,而且是态度严厉,不是辱骂或人身攻击。这就好像对于从不吃药的人,吃一点药就特别管用。所以说,我们应该杜绝粗暴教育,学会用柔情感化孩子。

首先,父母要检讨自己的语言,语言不对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甚至使其产生逆反心理。其次,每天睡觉前说几句温暖,激励的话语。确实,很多在家里呼喝孩子的父母,对外人都温文有礼。长久以往,父母竟然不知道怎么用柔情感化孩子,尤其是父亲,一见孩子就刻意板起脸,偶尔说几句夸奖孩子的话都“不好意思”。其实,绝大多数家教成功的父母,都善于观察和揣摩孩子的心理,然后选择时机,有针对性的说点温暖,激励孩子的话。当孩子因为考不好而沮丧时,适时说几句热情的话予以鼓励:“你英语读的准。写得好,这次只是发挥失常,妈妈相信你下次一定能考好的”。当孩子自卑时,用他的“闪光点”燃起他的自信心:你这次打篮球输了,不要灰心,多练习会慢慢进步的。

你看你下棋下得多好,可见你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妈妈相信你,你很聪明,“你是个懂事的孩子”这些都是积极向上的话语。它能让家庭教育充满温暖的人情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