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卑、总觉得自己做什么都错,如何让孩子停止自我厌恶?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3
"

朋友家孩子上初中,前几天跟朋友去自助烧烤,孩子也一起来了,之前一直知道这孩子内向,但她当天表现出很多状态,显示出她是一个极度自我厌恶的人。比如跟她在一起时总能看到她在发呆,并且隔一会儿就“唉”地叹一口气,仿佛有很多难解的心事。比如说她会把很久之前发生的糗事放在心上,一个人发呆的时候就会想起那些糗事,继而内心埋怨自己:“我怎么这么不小心呢?当时要是没发生那些糗事怎么办?别人一定都不会像我这样总闯祸吧?”

我跟她聊天时她问我:“阿姨,我是不是心理有病啊?我总觉得很讨厌自己,长得又不漂亮,学习也不好,做什么事都做不成,别人请我帮助我也不懂得拒绝,可是我又总是做不好,总是帮倒忙,几乎可以说是一事无成,没有优点。”

听她这样说,内心十分心疼她,这样自我厌恶的人总是太在意别人的眼光,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放在心上,每天都会不止一次想“啊,要是能重生就好了”“要是时光可以回溯就好了”“时间回到三分钟前我绝对不做这件蠢事”诸如此类,可是她却不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只有自己才会对自己的事在意,她做过的糗事也许人家早就忘记了。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自我厌恶。

01、什么是自我厌恶

顾名思义,自我厌恶就是一个人觉得自己很不好,讨厌自己,甚至憎恨自己。它不仅是对自己有负面的评价,而是一种较为深层的、指向自己整个人的厌恶。

那么自我厌恶是如何形成的呢?

社会心理学家George Herbert Mead在他的“镜像自我理论”中提到,人们会关注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并且使用这些话语来形成对自己的判断。

然而当我们收到的大多数评价都是“差评”的时候,人们就会内化这些负面评价,认为自己就是在这些或那些方面不行、不好,从而逐步形成自我厌恶。

Edward Higgins在他的自我偏差理论中也提出了过三个自我:

实际自我(Actual self):我们实际的身体及心理状态,也是我们的现状

理想自我(Ideal self):我们希望拥有的特质、对自己抱有的愿景

应实现的自我(Ought self):我们认为自己必须拥有的、底线的、不可失去的特质

就像开头说的那个小女孩一样,当她得到外部对她的不好评价时,她对那么评价和行为无法释怀,此时的她应实现的自我和实际自我就发生了偏差, 这让她觉得她对自己和他人的理解都非常失败,让她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生活中也常常会有自我厌恶的人,比如我身边就有一个同事,常常会跟我说:“我觉得老板不喜欢我,我总是做错事,别人都能做好我就做不好。我可能很快就要被开除了。”

这样的人总把“对不起”和“抱歉”挂在嘴边,生活上或者工作上一出现问题,总是第一时间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认为是自己没做好导致出现不好的结果。

无可否认,这种人是公认的“老好人”,他会习惯性地把所有攻击性情绪都指向自身,其实归根结底,他自我厌恶的背后,是自己无处释放的负面情绪和过高的自我期待。

02、自我厌恶的人都有哪些表现

很多人觉得自我厌恶的人就如文章开头说的小女孩一样,自卑、内向、不懂得拒绝,但实际上这只是自我厌恶的其中一种形式的表现,那么一个人的自我厌恶行为都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l 喜欢贬低别人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越是内心缺乏什么,越是喜欢显露什么。有些自我厌恶的人内心对自己极度不自信,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但表露在外的却是另一种姿态,那就是拼命说别人不好。

这类人通过贬低别人获得自身心理的抬升感,但这往往只是一种虚假的心理优越感,唯一的好处是得以让自己好受,没有其它任何益处。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人经常会体验到一种挫败感,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所以经常看不得别人好,以达到一种心理平衡状态。

l 渴望自己能成为被羡慕的那个人

总感觉自己什么都没有,自己的生活低人一等,时常陷入自己的情绪里无法自拔,觉得周围的人都活得很洒脱,自己跟别人同时干同一件事,无论结果如何总觉得别人比自己完成得完美。

这种心理下的人其实并不是羡慕他人,而是更想得到他人的关注和喜欢,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看不到自身的优点,从心底不认可自己,希望自己能成为羡慕的那个人。

l 习惯于负面方式激励自己

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总是习惯于用负面方式激励自己,比如此时自我厌恶者会说:“我难道连这点事都干不好吗?”“我要是连这个问题都解决不好,我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他们总是喜欢通过种自我厌恶的方式,来进行自我威胁或者自我批评,以此来给自己动力,督促自己去改变。

l 容易把他人的意见和看法当成指责

自我厌恶的人总是对自己的做法没有信心,无法坚持自己的想法,就还拿文章开头那个小女孩来说,我们一起自助烧烤,在操作的过程中妈妈告诉她油要怎么涂、佐料怎么放,烤到什么程度为好,对普通孩子来说,按照妈妈的说法去做就好,可是她却因此陷入了沉默,她把妈妈的这种行为当成了对自己的指责,她认为是因为自己做得不好,导致妈妈责怪她,所以用这样的方式来教给她正确的方法。

03、为什么人会陷入自我厌恶?

一说到孩子性格上的缺陷,很多人很容易就联想到家庭和父母,的确,每个人的性格形成都跟自己的家庭和成长道路上的经历有着一定的关系,有的家庭中的父母对孩子过分苛责,孩子就会变得自我厌恶。

尤其是当父母的批评缺乏恰当的表达,而孩子又尚未有能力将对言行的批评与指责区分开来时,便会习得 “我什么都不好”的感知与思维方式。为了获得力量感,也为了迎合父母,孩子也会慢慢不再把自己当做小孩,逐渐地变得自我挑剔,对自我感到不满和厌恶。

而有的家庭父母并没有过度挑剔,孩子依然成为自我厌恶的人,那是因为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父母没有及时给予孩子鼓励,以至于孩子从没在父母面前得到过肯定,这就传达给孩子一个错误的信息:我做不到让父母满意,是我不够好。

一般无法与父母及他人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的人更容易自我厌恶,这种疏离感使他经常陷入孤独的处境,在面对挫折和困难的时候,自我厌恶感反而能让他得到逃避和解脱,因为比起改变他人,“使自己能够做得更好”这样的想法更能让自己有掌控感。因此这类人常常会想“当我变得足够好了,一切就都变好了”。

04、如何让孩子摆脱自我厌恶?

自我厌恶者其实自身是非常矛盾的,他们一边厌恶自己,觉得自己不够好,想要做到更好,一边又无法从心理上接受自己对有些事情的无能为力,所以常常会陷入自己的情绪中幻得幻失无法自拔。那么我们如何摆脱这种自我厌恶感呢?

l 以优势视角看自己

很多家长在孩子做完某事时,会习惯性地“挑刺”,比如孩子这次考试考了95分,大部分家长第一时间看到的不是孩子得了95分,而是失去了哪5分,这就是以劣势视角在看孩子。如果站在劣势视角看问题,那么此时孩子存在的问题就会被放大,在自己的眼睛里是100%的错误,因为此时的自己看不到孩子的优势。

家长看待问题的方法和角度完全影响孩子的视角,自我厌恶的孩子更多地也会从问题角度看自己:“我有哪些不足需要改正”“我怎么样才能避免下次再出现这样的问题,这样我才能变得更好”,我们要引导孩子从优势视角看自己,比如让孩子多关注一下自己有哪些特长,做了什么事情能让自己快乐,面对挫折的时候自己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等等。

以优势视角看自己能给予自己力量,从而不需要再通过自我厌恶的方式来逃避自己的无力感。

l 站在他人视角看自己

我们常常会宽容他人的错误,可是却对自己的缺点耿耿于怀,我们都知道,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优点,只不过这个优点很多时候被自我厌恶的心理所掩盖,自己发现不了而已。

当你觉得自己很有挫败感或者做了一件很失败的事的时候,也可以试着忘记自己的立场,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来看自己所犯的错误,换句话来说,把自己的错误当成是别人犯的,看看自己会是什么样的态度。

有一本叫《不是你的错:超越自我憎恨》的书里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一个人,像你对待自己一样对待你,你早就离开Ta了。”更多时候自己对自己比对他人更加苛刻,当自己能站在他人视角看自己的时候,想必就会对自己更加宽容,减少许多自我厌恶感。

l 改变归因方式

比如考试没考好,自我厌恶的孩子就会想“我怎么努力都没用,我总也考不好”,其实在这样想的同时,他已经把原因归结于难以改变的事情上,如智力、运气之类,那么他就容易变得消沉,这种归因方式会让他觉得无能为力,强化无助感。

如果能够把原因归结于可改变的事情上,比如考得不好,正确的想法应该是“这次的试卷主要集中在应用题上,我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把错题归集起来攻克掉”,那么就会把主要精力放在改进不足上,而不是质疑自己的能力,从而变得更加厌恶自己。

除了以上几种方式,自我厌恶的人也可以列举出自己的优点写在纸上,放在自己的面前,时刻提醒自己多关注自己的优势而非劣势,多肯定自己的突破和进步,不消极评估自己的能力,久而久之就可以慢慢改变自己的自我厌恶情绪,变得积极自信起来。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