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家庭要绝对的公平?父母偏差的处理方式更易养出计较的孩子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1
"

“妈妈,你给妹妹买的鞋子更漂亮,这不公平!”

“妈妈,你天天给弟弟喂奶,这不公平!”

在我怀小宝的时候,很多家有二胎的父母就提醒我说:有了弟弟妹妹后,老大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这不公平!

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放开,有很多家庭和我一样选择了再多生一个孩子,希望给两个孩子彼此一个伴。多养一个孩子,除了经济上要付出更多,处理好老大和老二之间的关系也让二胎家庭的父母有困扰,而后者也被认为是重中之重。

如果两个孩子年龄间隔较小,大宝也不大,很多时候老大可能做不到轻松愉快的接纳老二,老大总会认为老二抢了自己的爸爸妈妈和应有的爱,所以有时候会表现出排斥老二;老二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出现要独占爸爸妈妈怀抱的情形。

我朋友家是两个男孩,自从有了弟弟后,朋友对这方面也特别在意。害怕有了小宝而让大宝感到到冷落,不管买什么都会买双份,时间方面更是倾向于老大。而父母自认为一点儿也不偏心,可是大宝还是会说爸爸妈妈偏心,有时候还会打小宝。随着小宝的成长,小宝还常会向父母告状,这让朋友特别着急,为什么想让他们相亲相爱就这么难?

许多二胎家庭的父母的感受是:当我们只有一个孩子时,我们是一个家长。当我们有两个孩子时,我们就是一个裁判。有人建议有二胎的家长要做到一碗水端平,可是即使很多家长做到了自认为的绝对公平,有时候孩子还是觉得不公平。

父母的这些做法往往会影响孩子的公平感

大的要让着小的

在很多成人的固有思维里,给孩子讲道理总不忘说“你是姐姐,你要让着弟弟。”“你是姐姐,得让着妹妹。”

“我不想要弟弟、妹妹,我想要姐姐。妈妈,你给我生个姐姐吧!”

孩子有时候不仅仅委屈,有时还会要求妈妈给他再生个姐姐或哥哥来。在他们眼里,小是有特权的,这让他们觉得不公平。

激励一个孩子要像另外一个孩子

在多子女家庭中,父母总以为,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孩子的表现会更好。所以常会说“你看姐姐多乖,你能不能像姐姐一样?”“你看妹妹多通情达理,你能不能跟妹妹学学?”

当比较和评判出现在同一个家庭中时,常常会引起更强烈的同胞竞争,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团结,反而令孩子嫉妒和反抗。

任何事情都要公平对待

父母有时候认为的公平,更多地是停留在物质上、时间上或是赞美上一样多。比如给弟弟买了一个玩具枪,往往也要给哥哥买一个相同的,往往觉得这样是公平对待两个孩子,这样才不会引起更多的争端与冲突,但恰恰我们父母要求公平,才会让孩子总是有点小事多去寻找是不是吃亏了,找父母去评判是否公平。

我表舅家是两个儿子,表舅这些年也挣得了一些家业,孩子成家后,就把两套门面商品房分给了两个孩子。可是因为老大的房子比老二的多2平米,就让两个兄弟不相往来,更是让老二充满了不满,说父母偏心。而老大也不满,说老二结婚的时候彩礼比自己多,房子也比自己好。两个孩子的表现让表舅两口子伤心不已,一直都公平对待的两个孩子为什么会这么计较?

人从很小的时候,就会对公平有执念。有研究指出,“公平感”根植于人类大脑,与生俱来;但是,“公平感”更是个人的感受,是因人而异的。父母做到公平或许不难,但是让每个孩子都感觉到公平,这往往很难。一旦孩子觉得父母偏心,你做什么他都会有另外的解释。

如果父母对于公平的想法,往往只是单纯地顾及物质上的“均有”,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变成其它的要挟,甚至让父母极为伤心痛苦。

如何处理手足之间的公平呢

1.家庭资源是共享的

邻居姐姐昨天闲聊的时候,苦恼地着说自己的两个女儿常常因为买的东西不一样而闹矛盾。两个孩子一个5岁,一个8岁。她昨天买了两个玩偶玩具,因为一个是粉色的,一个是蓝色的,两个孩子就起了争端。老二要蓝色的,老大也要蓝色的,结果是谁也不相让。最后邻居姐姐总结到:孩子越大越不行,连颜色都计较,东西得买一模一样的才行,要不就得抢,给谁蓝色的都不公平。我在想,两个孩子真的需要一模一样的玩具吗?如果买两个不一样的玩具会不会更好?

大多数父母认为给孩子一模一样的东西就是公平吗?物质上的公平只能是一种假像。

打个比方,如果两个孩子一个爱钢琴,一个爱芭比娃娃,爱芭比娃娃的孩子说你偏心给姐姐买那么贵的钢琴,难道为显公平,要买一个和钢琴一样贵的芭比娃娃吗?

虽然“手心手背都是肉”,但父母也是人,难免会对不同性格的孩子有不同的喜爱;而每个孩子的禀赋和特点也是不一样的,“区别对待”孩子,不仅难以避免,甚至理所应当。家里的资源是共有的,这是必须要让孩子懂得的事,而不是为了表面的公平去买两个一模一样的东西。

我在养育两个孩子的过程中,也从不以“宣示公平”作为对待他们的原则。因为我知道,我爱她们的心情是绝对一样的,但是这种公平是无法以“给你买了什么,就要给她买什么”来表达。所以我的家里没有相同的玩具,老大的衣服老二穿,有时候妹妹喜欢姐姐的衣服,姐姐就舍不得穿,要给妹妹留着,等妹妹的个子长大点儿。家人共享物质,彼此体谅,应该是很自然的事情,所以我们要早一点让孩子知道,这个家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家里所有的东西都是可以一起分享的。

2. 强调合作,而不是竞争,邀请孩子提供帮助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阶段也都会有自己的能力。

在有了妹妹后,姐姐也会跟我表达:“妈妈,我觉得你不像以前那样爱我了。现在你大部分时间都在照顾妹妹,妹妹一哭你就跑过去,你是不是只是她的妈妈了?”

我笑着对姐姐说:“你的这种落差我很能理解,我小时候做姐姐的时候,也觉得妈妈是不是更爱小姨。可是后来,我知道了,2岁以前的小宝宝基本上什么都不会呢?哪像你,现在可以做那么多事,自己刷牙、洗脸、吃饭样样都好。每个阶段,人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你小的时候,不会说话、不会走路的时候,我们也是这样照顾你的。”

姐姐听了,不说话了,并且主动提出要帮我照顾妹妹。让大孩子产生“我能行”的自信与价值感,是父母需要帮助孩子建立的。有时候我会请姐姐帮忙拿个妹妹的尿不湿,或者帮妹妹洗澡,在帮助照顾弟弟妹妹的过程中,增强了老大的责任感,也增加了手足之情。

3.关注孩子各自的优点,让孩子拥有自己的存在感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一个人的存在感,来自于他的感受被另一个人看到。”

老大再大,他也是孩子,我们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孩子。

有段时间,姐姐会问我:“妈妈,我知道你也爱我,但是你是不是更爱妹妹呢?”

“我爱你的大方开朗,我爱妹妹的天真无邪;我爱听你拉小提琴、爱听你讲的故事、爱听你唱歌,我也爱妹妹对周围一切无顾忌地探索,那么妈妈该怎么区分对你们谁的爱多一点呢?”

比起费心耗时地计算物质上的多寡、时间上的公平、赞美上的多少,最有效、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处理属于他个人的感觉,让他觉得自己是独特的、被爱的,在父母的心中都是独一无二的。父母指出孩子身上的优点和优势,关注但不比较,会让孩子更加自信有力量!

而生命力被看见的孩子,往往会散发出自信和光芒。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4.做一名情感的引导型父母

情感引导的本质就是允许和鼓励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通过和孩子共同分担责任来建立一种“分享权力”的平等关系,以此来调动孩子的内在能动性,让孩子学会在成人的帮助下解决自己的问题,并学会与他人建立良好、亲密的关系。

孩子之间难免会打闹,会互相不理睬,也有相亲相爱的时刻,而父母需要在孩子没有办法解决自己的问题时,引导他们。

“妹妹把你画的画撕了,你很生气,所以想揍她,那么即使你揍她了你的画也不能变成原来的样子了,我们想想该怎么避免这样的事情再发生?”

“妹妹很喜欢你,都快变成你的小跟班了!”

在日常生活的每时每刻,孩子之间的每一次争吵、愤怒或者互相不合作。父母要做的就是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以孩子最需要的方式去帮助和引导他们。而父母平和稳定的情绪,是情感引导的前提。

自古以来,“公平”一直是导致人心向背最主要的原因,但是手足之间如果之注重表面的公平,往往更容易让孩子互相计较,互相监视,那又怎么能够培养相亲相爱的孩子呢?

“他有什么,你就有什么”,并不是真正的公平,让他们能够相互扶持,培养亲密的手足之情,是需要父母去引导的,尤其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

国高级育婴师,多年丰富的母婴护理经验,多网络平台原创作者。关注母婴健康和0-10岁孩子的成长!同时也是二孩妈妈,育儿路上我们在一起!想要获取更多育儿讯息记得关注银花育儿!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