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黏着老师,只不过是对妈妈依恋的转移,3招改变这种行为习惯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1
"

邻居家孩子乐乐刚去幼儿园的时候,哭的稀里哗啦的,任凭妈妈怎么哄就是哭、就是闹、就是不愿意去幼儿园。实在没办法,祝老师只能抱着孩子回到班里边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没一会儿的功夫,孩子就停止了哭泣。在往后的几天里,刚开始时乐乐总是哭,都是祝老师抱着她回到教室里安慰她,她才慢慢停止了哭泣。

可是接下来的日子里,不论祝老师走到哪,乐乐就跟到哪。老师去趟洗手间,乐乐也会跟着在洗手间外面等着;老师回教师宿舍睡觉,乐乐非要跟着祝老师,不愿意在睡房睡。在其他老师上一些活动课时,她也不愿意去,就是要黏着祝老师。

相信有很多幼儿园都发生过这样的情况,为什么孩子会喜欢黏着某一个老师呢?当孩子出现这样的行为时,我们又如何纠正,让孩子能够回归到正常的幼儿园生活呢?作为老师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原因,让孩子尽快的摆脱影响,回归到正常的幼儿园生活。

孩子喜欢黏着老师,只不过是对养育者依恋的一种转移

乐乐的行为是典型的依恋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依恋是幼儿寻求在身体上和心理上与抚养人保持亲密联系的一种倾向,常表现为微笑、依偎、追随等。2到3岁是幼儿依恋感最强的时期,也是幼儿处于依恋关系的明确期。

在此阶段,孩子对特殊人的偏爱就会变得更加的强烈。乐乐在家时的主要对象是妈妈,当她进入幼儿园,离开了熟悉的家人以后,就转移了依恋的目标。

在幼儿园里,祝老师给乐乐的关爱是最多的,而且在年龄上也与乐乐的妈妈相差不多,所以在祝老师那里乐乐找到了妈妈的感觉,祝老师也就成了她新的依恋对象,乐乐一旦离开新的依恋目标就会找不到安全感,就会大哭大闹。

安全依恋使孩子快速摆脱黏人的行为表现

安全依恋可使孩子在一日活动中获得安全感,使孩子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去探索、学习,可以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心理发育。幼儿时期的安全依恋,还将导致一个人在成人后对人信赖,自我信任,并能成功的依恋自己的同伴和后代,与人们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待乐乐这样的孩子,可以采取以下的教育措施,帮她建立安全的依恋,逐步能融入集体中去。

让孩子对老师产生共情心理

共情就是理解另一个人的情绪状态,与这个人一起感受或以相似方式做出情绪反应的能力。

在孩子一直黏着我们时,我们最好让孩子理解我们本身的感受。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在上洗手间的时候,如果你一直站在外面等,我会不好意思的;睡觉的时候,你非要跟老师挤一张床,你看老师的床就这么大,多一个人躺着就没法翻身了,这样睡觉,老师就会觉得不舒服的;上课的时候你一直在旁边跟着,不仅影响了其他小朋友,也会让老师分心,这样老师上课时讲的故事就没有那么动听了……

我们要试着让孩子对老师产生共情心理,让孩子理解自己黏着老师时,会对老师产生不好的影响,而且老师并不喜欢自己这样做,让孩子去理解老师的感受,从而对自己黏人的行为有一定的认识,进而改变黏人的行为习惯。

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自我觉知影响着努力控制

这是儿童抑制冲动、克服消极情绪、以社会可接受的方式行为的能力。研究表明,稳定的自我觉知为两岁之后努力控制的组织和稳定性打下了基础。

要实现自我控制,孩子必须把自己看作一个独立、自主、能指导自己行为的人。它们还必须具有表征和记忆能力,以回忆起老师的指示。比如说乐乐,老师马上就要上课了,你坐在位置上,不要跟着老师,要不等一下老师不小心踩到你就会分心的;或者是乐乐,到午睡时间了,你回到自己的小床上睡觉,老师也要回到自己床上睡了。

孩子到了两岁以后就已经能够顺从大人的要求了,他们揣摩大人的心愿和期望,并能遵守简单的要求和命令。

对孩子黏人的行为采用延迟满足干预

延迟满足,就是让孩子在一个地方等一段时间才能够去做一件有诱惑力的事情。

黏着老师,这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件有诱惑力的事情。当孩子想要黏着老师时,我们可以采用延迟满足的方法,适当的延长一段时间,再让孩子黏着老师。

比如说在上课时,孩子想要过来黏着老师,那么我们这时候可以对着孩子说:“乐乐,我们现在马上就要上课了,你先坐在位置上,等到下课了你再来老师这里,好吗?”或者是“乐乐,你看老师现在要上一趟卫生间,你就在教室里等着,好吗?”

这时候孩子一般都会顺从老师的要求和命令,这样的养育行为不仅可以鼓励和塑造孩子的耐心,而且还可以慢慢的改变孩子黏人的行为习惯。

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同时,老师也要求孩子遵循更多的规则,比如园规、班规,你要让孩子明白,上课的时候要坐在小凳子上,睡觉就要睡自己的小床上。

当然了,孩子控制行为的能力,还依赖于大人不断地监控和提醒。比如说,这时乐乐又要黏过来了,我们就应该提醒她:现在正在上课呢!或者是老师要出去喝水,你在教室里等着,等等。

对于孩子的黏人行为,我们一定要时刻的提醒和坚持是必须的。

根据孩子的表现,抽出一段专门的时间给予孩子特别的关注

我们可以每天抽出5到10分钟的时间跟这位爱黏人的孩子单独的相处。在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由孩子来选择做一些什么事情,比如说:说说话、手拉着手到校园里走一走、一起看看书或者是玩一些小游戏。

在第一天的时候,我们就把这个专门时间安排的早一些,就在孩子刚进幼儿园的时候。到第二天的时候,当孩子刚到幼儿园,想要跟老师进行这个专门时间时,告诉孩子今天的专门时间会稍微的晚一点,你先去做其他的活动。

如果孩子没有黏着自己,而是去参加活动,在孩子活动十分钟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这个专门时间,并且要对他能够参与活动的行为进行正强化。

如果孩子有黏着自己,那么今天的专门时间就取消掉。如果孩子能够正常的去参与其他的活动,那么我们就把每天的专门时间一直的往后推移,一直到隔一天才安排一次专门时间,直至孩子的黏人行为消失。

当孩子不再黏着老师时,要继续对他的适宜行为进行间歇性的强化,通过表扬来让他知道你赞赏这种行为表现。如果他又试图黏着你,就要对他这种行为予以忽视。

孩子喜欢黏着老师,也只不过是对养育者依恋的一种转移,是对安全感的需求,我们尽量的给予她安全感,但不是通过允许他黏人来满足这种需求。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