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几个家长跟小柯老师说,自家孩子的暑假只有三点一线:吃饭、睡觉、玩游戏。甚至有的孩子为了玩游戏,饭也不按时吃,觉也不按时睡。
一方面,做父母的我们听到网络游戏,会气不打一处来,另一方面,青春期的孩子嫌父母唠叨,觉得自己不被理解。在孩子玩游戏这件事上,似乎怎么处理都不太合适。那么,到底该怎么管控,才能让孩子心悦诚服呢?
在找到解决方案前,小柯老师先给大家看一组数据,或许大家能从这组数据中看清“孩子沉迷游戏”的本质。
01
关于上网:这些数字告诉你的真相
你知道吗?
完全不让孩子玩电子游戏是不太可能的
根据《2018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69亿,从各学历段情况看,小学、初中、高中生上网比例分别达到89.5%、99.4%、96.3%。现在的00后、10后们,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家长需要学会的,是“如何让孩子正确地和网络 / 网络游戏相处”。
你知道吗?
孩子上网做得最多的事情真的是学习
“孩子上网干什么”的调研报告显示:未成年人上网的目的,排在前几位的是:利用互联网学习(87.4%)、听音乐(68.1%)、玩游戏(64.2%)、聊天(58.9%)。可见孩子上网最多做的事情是学习。
你知道吗?
判断孩子是否过度游戏,年龄因素很重要
随着孩子的学习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和工具,上网设备逐渐由家长保管变为自己保管,9-15岁的孩子,超过60%都拥有了自己的手机。尤其在上初中之后,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使家长对孩子的游戏管控难度进一步增大。
02
游戏揭秘:告诉你孩子爱玩的真实原因
玩游戏的过程中,孩子脑部会接收到大量的神经刺激,分泌的多巴胺增加。同时,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达成目标、组队团战等很多设置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心流”体验——而在现实生活中,基本上所有的幸福感都是建立在心流体验之上的。
核心机制
游戏的即时反馈带给孩子满足感
不管是王者荣耀这类多人战术协作游戏,还是休闲类的小游戏,几乎在所有品类的游戏里, 都会有“任务系统”“奖励系统”“排位系统”这三大系统,只是在不同的游戏里,它们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任务系统:
在游戏中,完成某项明确的任务,你就可以积分,或者通关升级,每一次努力,绝不会空手而归,孩子们能获得奖励并感受到完成任务的成就感。这种即时反馈,非常符合现在00后“我要的,现在就要”的心理。
排位系统:
这个系统会告诉你,你现在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你比别人强多少、差多少,想要变强你需要怎么做。孩子们非常在意游戏中的排位名次,就像学霸在意考试是不是能拿第一名一样。高排名会被所有人看到,比如孩子获得了“国服最强”的名次,是全国人民中玩得最好的意思。排名越高,受到的认可和夸赞就更多,而这些感受或许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太容易得到的心理体验。
奖励系统:
任务系统、排位系统都能非常明确简单地告诉孩子:你接下来需要做什么,做好之后能获得什么奖励。达成目标后,排名上升的同时,又会启动“奖励系统”,循环往复,让人一直处于想要更强、更好的状态,欲罢不能。
社交需要
游戏是00后的社交资本
和我们小时候打篮球、踢足球一样,现在的很多游戏除了娱乐属性之外,还具有一定的竞技性,要想通关或者击败游戏里的 BOSS,就需要不同的玩家通力配合打团战,在这个过程中,是要学会分工的。
同时,不少游戏还具有内置语音与聊天功能,团队成员共同作战时,还可以边游戏边聊天,进行社交。
在学校里,玩游戏也是孩子之间一个非常重要的谈资。现在谁能成为“孩子王”,看的是他在游戏里的等级。在孩子的世界里,“是否玩游戏”“是否玩某一款游戏”也成了区分是不是“自己人”的重要边界。玩游戏,成了00后线上、线下社交的一个重要渠道。
同时,你可以看到现在一些游戏的展示方式越来越唯美,越来越接近真实的世界,有着极好的视听体验。在游戏里你可以掌控自己与他人,出了错不会被严厉责罚;还可以在虚拟世界里体验未曾有过的人生。这些也都是孩子沉迷于游戏的重要原因。
在这样一个智能化时代,一点不让孩子玩手机和游戏是很难做到的。一刀砍的简单粗暴、偷懒省事的做法,只能把娃逼上绝路。可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呢?其实让孩子“健康游戏”虽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也是“有章可循”的。以下4种方法,能让家长和孩子科学地控制网络游戏时间。
1
阅读是大脑的天然屏障
当我们阅读时,大脑中原本处于静息状态的区域也会变得活跃起来。
脑科学家洪兰分享过这样一个案例:她曾给一个学生一叠卡片随意翻看,第二天又拿出一大叠卡片,让学生找出昨天看过的卡片。尽管学生惊讶地表示,自己昨天只是走马观花地翻过一遍,但最后仍能找出80%看过的卡片。
洪兰教授说:阅读可以在后天改变孩子的大脑。凡是读过,大脑就会留下痕迹。所以,请在孩子接触到网络游戏前,先把阅读兴趣和习惯培养起来。
从小就喜欢阅读的孩子,大脑发育更完善,思维更活跃,想象力更丰富,当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兴趣被培养好后,再接触网络游戏诱惑度就会大大减小。
2
对玩游戏的时间做出约定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玩游戏都是临时起意且没有限制的,这就导致容易上瘾。
我们可以给孩子设定一个规则,比如放学后可以玩半个小时游戏,周六日可以玩一小时游戏等 。
当习惯养成后,孩子和父母就会有这样一种自觉,这就不会因为玩的次数和时长发生“拉锯”“谈判”等问题。
3
父母以身作则很重要
想让孩子少玩游戏,讲一百遍道理,不如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家长要让孩子少玩儿游戏,就要做到自己在家少碰手机,言传身教。
家长可以带孩子去户外玩耍,和孩子一起看书,陪孩子一起去博物馆、科技馆等,安排好孩子的闲暇时间,增长孩子的见识,培养孩子多样化的兴趣爱好,能有效防范孩子沉迷游戏。
据统计,越是从小没玩够的孩子,长大后越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他们要在虚拟世界里逃避现实中无趣、沉闷、社交能力差的自己。
不少父母在生活中本身就缺乏情趣,下班之余的生活娱乐除了刷手机以外就没有其他选择,这样的父母自然也没有能力去引导孩子培养生活情趣,所以没有选择才是问题的根本。而从小让孩子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加以培养,不仅能让孩子在成长中有事可做、也能养成良好的品性修养,在气质上也会更胜一筹。
其实孩子身上的任何缺点毛病,都是大人身上问题的折射。要想让孩子戒掉手机,父母先要管好自己。
4
基于电子设备的屏幕管控功能
大家常用的手机其实都自带屏幕时间管控功能。例如,在苹果手机的“设置”页面中就有“屏幕使用时间”功能选项,电脑上也可以安装屏幕时间管控系统。
但管控工具虽好,最重要的还是科学沟通、有效陪伴。只有将工具和陪伴结合,才能培养孩子健康使用网络的习惯。
龙应台说:“玩,是天地间学问的根本。”最优秀的父母,是最会带着孩子玩的父母。从小被自然灌溉,被人文浸润,被书香熏染的孩子,兴趣自在天外,心中自有大世界,又怎会沉溺于网络游戏中?
未来是个数字化普及的时代,没有人能不受电子产品的影响,盲目抵制电子产品和游戏并不是明智的选择。作为家长,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增进亲子感情交流及沟通,在沟通中与孩子达成共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