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密控制到放手儿子“野蛮生长”,她收获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1
"

在尹建莉父母学堂看到一位妈妈和儿子的故事。妈妈对儿子的教育方式,从满心焦虑的控制,到淡定悦纳的转变,很有感触。

与大多数焦虑的中国式父母一样,文中这位妈妈曾经以为,只要她够努力负责,她的儿子一定会足够优秀。她整个心思全在儿子身上,从吃喝拉撒到学习,对儿子进行了360度全方位无死角的严密控制。

在她这样的管教之下,孩子的遭遇很悲惨:

在家里,儿子常常因为学习上的问题,被妈妈死缠烂打,一言不合就挨巴掌。挨打后的儿子,还要反过来安慰因“万分委屈”而哭天抢地的妈妈,请求她不要生气。在学校,因为学习跟不上,儿子常常被老师责罚,还被骂“瘟猪子”。

在内外夹击之下,原本活泼可爱的儿子,渐渐变成了一个垂头丧气的自卑小孩。他的身上被贴满了负面标签:

作业拖拉,做事磨蹭,行动鲁莽,漫不经心,什么都无所谓……

一次家长会,妈妈被老师奚落后含恨回家。她正准备修理儿子,不料,却听到了儿子怯怯的问话:“妈妈,我是不是长得很丑?”

一瞬间,妈妈心中如遭电击:儿子的自我怀疑,竟已漫延到长相的地步,我们都对他做了什么?

从此,妈妈痛下决心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她开始恶补育儿知识。这期间,她接触到了尹老师的教育理念,开始学习接受真实的孩子,学会放手,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

可想而知,一个被管束控制以久的孩子,突然获得自由,会是什么样。儿子的行为就像脱僵的野马,常常让妈妈Hold不住。

这个改变过程的确十分艰难。刚放手那阵子,儿子完全不按妈妈预期的节奏行事,该吃饭时不吃饭时,该睡觉时不睡觉,该做作业时不做作业。妈妈一面控制着体内的洪荒之力,一面感觉如万只蚂蚁在身,如坐针毡,坐立不安,只能暗自痛哭。

经过两年多的痛苦坚持,妈妈终于脱胎换骨,摒弃了自己几十年的行为模式。

而“熊孩子”在获得充分自由的野蛮生长后,找回了自信与存在价值,渐渐变成了那个让妈妈骄傲的儿子。

当妈妈有时在儿子面前控制不住情绪后,会马上向儿子道歉,儿子也会贴心而真诚地说,没关系妈妈,照顾好自己先,先爱好自己,再来爱我吧。他知道,错不在自己。

如今,在妈妈眼中和心中,儿子单纯而机灵,慷慨而温暖,调皮而自律,善良而智慧,曾经贴在孩子身上的负面标签,现在全换成了满满的优点。

儿子的学习状态也越来越好,成绩也从40多分上升到70多分。而儿子时常对妈妈爱的表达,也渐渐影响了爸爸的行为,让他开始注重爱的仪式,夫妻间的相处也渐入佳境。

这又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收获。

亲身经历这个神奇转变过程的妈妈,感触颇深。

她总结道:有自由才有教育,没有自由就谈不上教育。她引用尹建莉的话来诠释了“自由”的定义:

给孩子自由,不是对孩子放任不管,而是意味着你必须给孩子三权:选择权、尝试权、犯错误权。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

但是,从自由到自觉,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往往使人混乱和感到失控。

比如,当妈妈不再盯着儿子的学习不放,儿子接着就开始了课上课后的捣乱神游,作业也爱做不做;当妈妈不再事无巨细地管儿子的生活,儿子便开启了无章法的生存模式:不刷牙洗脸,不洗澡,恋上垃圾食品饮料,狂吃猛喝......

表面上妈妈云淡风轻,和颜悦色,不吼不叫,实则内心波涛汹涌,指责,谩骂,唠叨等呼之欲出。

而孩子就像一个雷达,能精准地感应到妈妈风平浪静的海面下的暗流涌动。因此他混乱着妈妈的混乱。

当妈妈渐渐地放下了焦虑心,放下心中棍棒的那一刻,终于领悟到:

即便不吼不叫,不打不骂,只要带着一点点的负面情绪,你对孩子的教育就几乎为零,甚至是负数;只有真正放下了心中的棍棒,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于是,那个在家自由淘气够了的孩子,出门做客时,竟能安静如猫,规规矩矩,轻手轻脚,与在家时判若两人。

从他拥有了足够自由的那一刻开始,他也获得了自律的能量。

我们这一代在童年都曾受过父母的错误对待,内心伤痕累累,没有安全感和自我存在感。文中这位妈妈也一样,小时候寄养外婆家,上学后寄宿姑妈家,自幼安全感极度缺失。

而我们的焦虑也常常由此而来。

我们没有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必然会企图在孩子身上寻找补偿,把满心的期待和愿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我们希望孩子能够拥有我们所没有的东西,希望孩子比别人优秀。但这也会让我们和孩子彼此之间变得界限模糊,失去了自由,变得痛苦焦虑。

学会分清自己自己和孩子的边界,放手让孩子自由探索,对许多父母总是很难。因为那样,我们的全能感会被破坏,从而感觉失控,在内心深处留下深深的挫败感和无能感。

中国式父母的教育焦虑,常常缘于错把控制当成了教育。

当一个人试图去控制自己无法掌控的东西时,往往事与愿违,只会收获失控。失控感,往往就是焦虑的来源。

我们特别害怕孩子的表现不符合我们的预期,甚至对他们的不如意表现感到愤怒和担忧,唯一能做的只有死死地控制着孩子,不让他们自由成长。结果孩子被压抑了自我和活力,他们心理失序,变得胆小,刻板,暴躁,逆反,表里不一,这种种的问题行为模式,是他们失去自由后产生的被动反抗。

只有自由才有自律。

如果连自由都没有体会过、享受过和拥有过,拿怎么去学会自律。就像一个从未吃饱饭的人,想让他拒绝美食的诱惑,往往是做不到的。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素质教育观察]

致力于教育领域优质图文创作,与大家一起成长,让孩子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今日推荐文章:

决定孩子学习的不是智力,而是心理因素

如果你总是为孩子的表现不如意而焦虑,这就是你的解药

教育孩子为什么这么难?因为我们太焦虑了

点击链接阅读更多精选好文:

感谢素粉的喜爱,素质教育观察也为你贴心准备了这份阅读清单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