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中药治疗骨折,六姐妹照顾脱层皮,高龄的我决定试管拼二胎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0
"

不怕妈唠叨,就怕妈摔跤!

咔嚓一声,看着结实的折叠椅散架了。坐在上面的妈妈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这一摔,妈妈卧床已两个月,除了上卫生间,至今还不能随意走动。医生再三叮嘱,千万不可大意,继续卧床静养。

妈妈知道,长期卧床意味着什么。一开始强装坚强,斗志很高,以最乐观的心态养伤,力争打破“伤筋动骨一百天”的传言。

可毕竟是70多岁老人,治疗的长期性是不争的事实。

在妈妈卧床的两个月里,我深知,人老生病,要么有钱,要么有孩,否则,等待你的不是孤独,就是绝望!

离妈妈最近的我,在妈妈摔跤后,请假第一时间赶回了家,查看、询问伤情。因为妈妈摔后还能自己爬起来,自己走回家。作为外行的我,并不知道摔得多严重,以为卧床休息几天就好了。然而,当天晚上就剧烈疼痛,无法翻身!

第二天,请假带妈妈去了大医院拍片检查,初步结果:腰椎压缩性骨折,腰椎间盘突出。医生建议:微创手术治疗!

为了更准确的了解病情,第三天,继续请假带妈妈去了另一家大医院做椎体CT检查,结果:胸椎12节压缩性骨折,腰椎间盘突出。医生提出两个建议,供我们选择:(1)微创手术治疗,费用10万元;(2)保守治疗,卧床3-4个月,但久卧床会有很多并发症,如肺拴拴、泌尿系感染、腿部肌肉萎缩等等。

怎么办?一时间,六姐妹在家人群里开始了热烈地讨论和商量。

手术还是中药保守治疗?如何轮流照顾?便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急迫问题。

还好人多力量大,我和老六负责在网上了解骨水泥微创手术相关信息,多方打听和走访周围做过此类手术的人,了解术后恢复和后遗症情况,并再一次到医院询问医生手术治疗的利弊。

老大和老二也到处打听专家名医,多方了解保守治疗的可能性和效果。

综合各方信息并尊重妈妈的意愿,选择了保守治疗。

看中医,开药流程完毕后,排班轮流照顾便提上了日程。对于长期卧床的老人,必须有人全天候跟着,才能搞定每天的吃、喝、拉、撒、睡、敷药、按摩等工作。

按说,姐妹六个,轮流照顾一个妈妈,应该不成问题。可要排班照顾时,却被现实种种事情打脸了。

老大农民,50岁,距离150公里,此时正逢夏季双抢季节,收割、种田耽误不得;

老二打工,48岁,距离700公里,老公有病,得在家照顾;

老三公务员,45岁,距离35公里,不巧单位发文,6-8月份原则上不能请公休假;

老四、老五打工,40岁,距离200公里,孩子小,无人照顾;

老六银行职员,35岁,距离150公里,季末业绩考核冲刺阶段,一个字,忙!两个字,很忙!

各有各的难处,但也不能不管妈呀。最后折中的办法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照顾排序为老二、老大、老三、老四、老六、老五!

照顾一个长期卧床的人,说不辛苦是假的。每天敷中药两次,擦药3次,内服药3次,帮翻身10几次,按摩4次,帮洗澡1次,扶上卫生间大小便几次。一天下来,累得够呛。

老二坚持照顾了二十天,自己也累倒了。老大收割、种田结束后,就赶来照顾了二十几天,因太过劳累,也病倒了。老三极力跟领导申请,请了十天公休假,照顾中......老四、老五也做好了相关安排,希望到时能无缝对接,继续有人照顾妈妈。

现在想来,还好有几姐妹轮流,要是单靠一个人,根本照顾不过来。

妈妈这一摔,让我更加明白了养儿(女)防老的重要性。也更深切的体会到了有兄弟姐妹共同分担父母养老压力的好处。

说实话,此时的我,真的很感谢妈妈生了几个姐妹,虽然小时候曾经因为穷,埋怨过妈妈生了太多孩子!

前几年网上广泛转载的那幅图片,一个独生儿子坐在同时生病住院的父母病床中间,是那么的无助和无奈,看了令人心酸和泪目。要是他有多一个兄弟或姐妹分担,压力也许会减轻一些。

放开二胎政策刚出来时,因各种各样的理由一直纠结要不要生二胎,毕竟超高龄了。如今,妈妈这一病,更加坚定了我高龄拼二胎的决心。不为别的,就为到老了,有两个孩子分担照顾父母的压力。也为以后自己老了,病了,能多个孩子守在身边,就算陪伴的时间不长......

我知道,40几岁拼二胎意味着什么。前面的路也许很坎坷,也许不能如愿,但不试一试,将来会后悔一辈子。

不知道有没有人理解和赞成我的做法?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