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书阅读季# 孩子将来需要阅读的,不仅仅是那些有趣的,能吸引他的书,也需要阅读一些不那么有趣,不那么吸引他,但必须读的书。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却也是我们很容易忽视,并且需要去解决的一个问题。其实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2
"#童书阅读季# 孩子将来需要阅读的,不仅仅是那些有趣的,能吸引他的书,也需要阅读一些不那么有趣,不那么吸引他,但必须读的书。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却也是我们很容易忽视,并且需要去解决的一个问题。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也不是什么难事。因为,好与坏,喜欢不喜欢,感兴趣不感兴趣……这些貌似对立,实则相互依存,不过是事物的一体两面,因此,它们在对立的同时,又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只要我们具备转化的智慧。所以,无论孩子的现状如何,我们都大有可为之处。从人性的层面来讲,无论孩子,还是成人,我们骨子里都有随性的一面,我们都想要做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事情,不愿意做自己不喜欢、不感兴趣的事情。当我们不得不去做那些我们不喜欢、不感兴趣的事情时,我们的内心就会生起对抗情绪,或者避而远之。所以,当我们必须读一本我们不感兴趣的书的时候,我们很难读得进去。就算读了,所获也是不尽人意。然而,早期形成的一些习惯会伴随我们一生。并且,一旦形成习惯,习惯就成了自然。成了自然,一切就都进入潜意识的层面开始运作。人类大脑的这样一种运作模式可谓好坏参半,但它是可以被利用的。利用好这一点,我们就有可能帮助孩子爱上阅读,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其他方面也是如此。童书阅读的终极目标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维持阅读的兴趣并从中获益,藉由阅读打开一扇看世界、透视人生与宇宙真相,开启孩子内在智慧的窗口。要达到这样一个目标,吸引孩子的眼球,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让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是为关键之处。如果阅读总是能带给孩子愉悦的心理体验,他自然更容易爱上阅读。但他爱的可能仅仅是他感兴趣的那一部分。他不感兴趣的部分,他依然抗拒。所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也是非常值得探讨的。如果我们放下单一而传统的阅读模式(童书作者在写作时,也同样需要突破原有的写作模式),根据孩子的特点与喜好顺势而为,自在发挥,让阅读(写作)的方式尽可能多样化、趣味化,就可能更好地发挥图书特有的效用。所以,他人的经验,只可借鉴,不可盲目套用。对于那些不喜欢阅读,或者还没有体会到阅读乐趣,亦或阅读有明显偏好,无法完成规定阅读内容的孩子,我们能够帮到他的,便是在孩子与他并不喜欢/不感兴趣,但他必须阅读的那些图书之间建立一种愉悦的心理连接。要做到这点,可以从两个方向努力——一是在阅读内容与孩子感兴趣的事物之间建立连接,二是在阅读活动与孩子内在价值感、成就感之间建立连接。这两种连接都可能让孩子爱屋及乌,对阅读内容产生兴趣,最终享受阅读这件事。要建立这种美好的连接,就要打破常规,不拘泥于书的内容,而是把重心放在享受阅读的过程。阅读的方式可以千变万化,不拘一格。比如,故事书可以当认知书来读,认知书也可以当故事书来读,无论哪本书,都可以当游戏书来“读”——玩……总之,当我们以更开放的心态来看待早期阅读这件事的时候,让孩子爱上阅读,享受阅读就不是一件难事了。有个不爱读书的小姑娘,喜欢黄黄(所有黄颜色的东西)。有一天,我拿起一本书问她:“你想读这本书吗?”她毫不犹豫地回绝:“不想”“哦,你不想啊!那你能告诉我你最喜欢什么吗?”“我喜欢‘黄黄’。你看,我的衣服上有‘黄黄’,鞋子也有,帽子也有……”说到“黄黄”,她立刻变得很兴奋。“哦哟,你身上那么多的‘黄黄’呢!呃,你看,这本书上也有‘黄黄’呢。这一页,有!这一页呢?也有……”很快,小姑娘做出了热烈的回应。我们在那本书上找到了很多“黄黄”。当然,经由“黄黄”,她对穿着“黄黄”的小松鼠产生了兴趣,对小松鼠做了哪些事情产生了兴趣。自那天之后,每次见到我,她都会随手拿一本书,要我陪她找“黄黄”。最终,她发现了书能带给她很多有意思的信息,并爱上了阅读。可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转化并非难事。而且,从根本来讲,转化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心性训练的过程。无论对孩子,还是对我们自己,都是如此。通过这种心性的训练,我们的人生也就此转化。所以,利用阅读这样一个切入点,我们带给孩子的,也包括带给我们自己的,都可能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其他任何一个点切入,莫不如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