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惯坏的人是什么样的?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2
"

在幼儿园三四岁小朋友的身上比较容易看出来。但幸运的是,已经有老师和同学可以与他们互动了——比之已经出现这类问题的小朋友们背后的家庭,我更寄希望于社会、学校和老师。

这样的孩子通常家长不来的时候大体ok,家长在场,坏了,撒泼打滚扯拉咬尖叫砸扔,不可理喻。他们所有的注意力都在如何操控家长上。而注意力就是能量。他们的家长或者不具备反思和观察这种倾向的能力。这是多么令人痛心和捉急的事。

通常这样的家长不认为孩子是能够不通过撒泼打滚沟通的(个别行为认知特殊的孩子另论),如果多聊几句,这样的家长会想取得一些认同:所有的孩子都是这样;或是你看别人的孩子天生就是乖,我们的就是没办法。用非常宠溺(甚至骄傲)的口气。他们多是持有「天生论」而非「成长论」? 我不知道,只这么随便一聊哈。

那些行为严重失当的孩子(我说的是严重失当),你会看到家长正忙着应付自己的孩子,他们可能不是故意的但确实忽视了: 孩子踹了老师一脚,老师疼得咧嘴,家长根本就没有注意到。 孩子无缘无故打了旁边小朋友一巴掌,家长没注意到。 孩子一把拉起水壶扔地上,把手中的玩具扔丈二远,家长没有反应。 …… 这时候比安抚孩子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行为对他人产生的伤害和痛苦,需要制止孩子,并让他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如果当时孩子反应激烈不能做到,你就耐心等孩子冷静下来时再请他道歉(我已经预感到很多人说,你怎么对你自己家孩子这么严?对,在这方面很严,可以说是从能听懂话就开始反复教了,标准从未松动过。但我们在很多其他方面宽松得令路人发指:踩水坑爬沙坑玩树叶……) 这样的家长有时候也许是能力不足:不能同时handle养育和管教这两个相结合的责任。有时候也许是过度担心,担心约束孩子会造成不良的影响(真正的爱带有约束)。有时候也许只是担心孩子吃亏(能用非攻击方式与同伴互动的孩子更受欢迎)。有时候是因为自己自小的匮乏心理而生怕孩子得不到及时的满足(常见于经历过物质贫乏,追着孩子喂饭吃的老人)。有时候就是想着孩子长大了就好了……说不上来,而我今天看到一个小男孩,在家里被家长频繁打训,平时也教孩子与同伴玩时不能吃亏出手务必快准狠,所以与小伙伴玩的时候攻击性比一般孩子要强一些,但早上我看到他时,他正被一个比他高许多的小朋友猛推一把吼走(没看到前因),他的表情很茫然。

我想他的家长如果看到,大约会觉得很意外(也很心疼),可能会回家教如何更凶狠地回击对方——他们也许认为自己的孩子武力max,不成想在孩子的世界里,大一岁高一截这个优势差是大人不可控的。 我希望我们家长去学习,如何让孩子成长一个会用非暴力方式与人互动的人。 我们都需要学习,尤其是以不友好的方式被带大的家长朋友们。

无论我们再怎么爱孩子,当孩子弄疼你的时候,哪怕是他们不小心,你也要告诉他们:不可以这样,妈妈会疼。相信我,吃奶的婴儿都能懂的,他们一开始长牙是会咬妈妈磨牙的,耐心教多次他们就不咬了。 疼爱是疼爱,惯是惯,这是两件事。 小朋友们的学习和模仿能力是惊人的,好的坏的一起来。比如说我家孩子去了幼儿园,学会了用食指指着人说话,这个手指人的动作因为只有三岁多大人通常不会觉得被冒犯(甚至不那么容易被注意到),但是我们发现时立即纠正了,示范他用手掌做出请的姿势,其实这么教的时候我自己都觉得太做作,但我宁愿他礼多人不怪,待他再大一些慢慢就学会了分场合更自然。 (其实他还同时学会的有吐口水,扣着鼻眼做鬼脸等,小朋友们在一起嘛,正常。慢慢教。) 我们教他用手掌做出请的姿势说话,自己也没指望他能很快学会,我只知道我绝不能放任他用食指指着人说话(哪怕指的是自己的妈妈),我不管他是不是只有三四岁。

然后他学会了,只是他的手掌是朝下的,就是类似于我们反腕的动作,他常常在伸出一只手指时忽然想起了什么(虽然我只温和教过一次,孩子们的领悟能力真是令人惊叹),笨拙地翻着腕说:请妈妈给我拿什么什么。 对,跟人说话用「请」字也是我们教他的。我们也会对他说对不起、谢谢。 让我感动的是,

我今天去学校观摩开放日,老师们也是这么做的:老师们对小朋友们说请、谢谢,老师们对孩子们打出的手势是整个手的请的姿势,老师们温和地反复重复请求,而没有呵斥。 甚至被哭闹挣扎的孩子打了一巴掌,老师们仍没有动怒,而是镇定地安抚孩子冷静下来。 我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们慢慢安静下来,包括那些家长在场时极为暴躁的孩子。孩子可以很专心,可以很安静,可以很投入,可以相互间很友好,这真是一件神奇的事。 我的心里充满了感动:这不是他们乖不乖的问题,他们在老师的表情和语气里感受到了边界和尊重。 不过,往往在其他的时候,你将会看到那些不经意的小细节再次重现。

昨天我和朋友们坐着喝咖啡,一个小朋友拿了气球撞了我们的头,其实余光里知道是小朋友路过,空间也不挤,我是友好笑着回头的(想着小朋友可能会觉得闯祸害怕,已经准备好说没关系)。然而领着小朋友走的老人拂风而去,我希望她只是没留意到。我更希望她若留意到,领着小朋友来我们面前说:阿姨,对不起,我的气球打到你们了。 对方计不计较是对方的事。这些小细节是在培养孩子的教养,而教养是以自尊心(自尊所以他尊)、同理心和责任心为基础的。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