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威胁孩子安全的因素却越来越多?
为什么要单独说儿童急救?不是因为儿童急救和成年人急救在施救方法上有特别大的区别,而是因为儿童这个群体的特殊性。
1
五斗橱这么高,孩子绝对够不着
急救现场
记得有一次,一位妈妈刚刚给暖壶灌完开水,顺手就把暖壶放在五斗橱上了,心想五斗橱这么高,孩子才刚满1岁,绝对够不着。
没想到刚刚离开几步远,就听“咚”的一声,孩子立即哇哇大哭起来,怎么回事儿?孩子的妈妈跑过来一看,暖壶掉地上了,开水浇了孩子全身。
暖壶搁那么高,怎么掉的?答案就是五斗橱上面铺的台布。孩子一揪台布,暖壶就从上面掉下来了。
不要小看台布,我还碰到过有的孩子扯台布把放在上面的刀子、剪子扯下来,结果把脸划伤了,或是把脑袋扎了。
问家长们的时候,他们都说万万没想到。所以,我建议有孩子的家庭就别铺台布了,以防万一。
孩子发育很快,刚生下来连转头都不会,转眼就会走了。根据婴儿的发育规律“2个月会抬头,4个月能翻身,6个月会坐,7个月能滚,8个月会爬,1周岁会走”,在不同时期,孩子可能会面临不同的危险。
4个月之前,孩子还不会翻身,这时候,如果孩子不小心被衣物、毛巾或被子掩住了口鼻,他们是没有办法拉开这些东西或者移位的,很可能会发生窒息。
孩子4个月后会翻身了,8个月会爬了,从床上跌落的危险就大大增加了。生活中,很少有孩子从来没从床上掉下来过。
1岁以后,孩子具有独立行走能力了,活动范围扩大,可能接触到的危险也增多了,烫伤、触电等意外伤害屡有发生。
2~3岁的孩子好奇心强,好动,判断力不足,内心却又特别自信,底气很足,所以常常发生意外伤害。
到了小学和中学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知识、阅历、经验、独立意识、活动范围与日俱增,接触危险的机会也在不断增加,溺水、车祸等意外伤害越来越多。
另外,孩子往往缺乏生活经验和危险意识,辨别能力和预见性都比成年人差,对危险反应迟钝,缺少避险逃生的知识和能力,这也是造成儿童意外伤害的重要原因。
比如过马路,成年人知道开过来的那辆车是否会撞到自己,是否应该快走几步或停下来让车先过。但是孩子做不到这一点,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过马路是安全的,所以孩子被车撞到的概率就比成人高得多。
2
儿童的意外伤害,70%发生在家里
几年前,我曾经看过一个统计报告,说中国每年有240多万14岁以下的孩子因为意外伤害死亡。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每年有几十万个家庭要忍受巨大的悲痛,可能几代人都会陷入无尽的哀伤中!
在我的急救生涯中,我抢救过无数病情危急的患者,但最让我痛心的,莫过于见到孩子遭受意外伤害,甚至死亡。例如两三岁的孩子不小心被花生、瓜子、果冻等异物卡住而窒息;由于家长的疏忽大意,孩子被烫伤、烧伤,或从楼上摔下;放暑假出去玩耍,孩子落水、溺水……这些意外伤害,都有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悲剧。
有关数据显示,儿童的意外伤害70%发生在家里。异物窒息、烫伤、溺水等是导致孩子受伤致死的重要原因。
这很值得我们深思:为何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威胁孩子安全的因素却越来越多?作为监护人,家长对孩子的保护力为何如此薄弱?
我认为,一方面是很多家长缺乏监护意识。现在的年轻父母大多是80后和90后,大部分又是独生子女,即使做了父母,可能连自己都照顾不好,加上又都是第一次做父母,照顾孩子更是毫无经验;而如果由家里的老人来带孩子,虽然他们的经验稍微丰富一些,但因为其护理观念老旧,加上反应过慢,也可能无意中让孩子受到一些伤害。
更主要的是另一方面,面对意外,很多家长不会急救,或仅凭经验、感觉对孩子施救,往往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甚至会加重孩子的伤害,后悔已经晚了。
3
“安全”的家里,有很多隐患
避免家庭环境中的安全隐患,除了不要用台布,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细节。
比如,给窗户加装护栏,有没有必要?如果家里有小孩,无论住在几层,窗户、阳台等都应该安装护栏,不只为了防盗,更是为了孩子的安全。
我们经常听到孩子从几层甚至几十层的高楼掉下去的事情,那真是凶多吉少。另外,安装防护栏不是简简单单安装好就可以了,有很多细节上的讲究。比如,护栏要么是封闭式的,要么高度不能低于1.1米,否则孩子很容易爬过去;护栏栏杆的间距不能大于11厘米,否则孩子很容易钻过去;还有,护栏必须是纵向的,要是横向的,不就等于给孩子安装了一个梯子吗?
对于专门的儿童活动场所,如幼儿园等,建议地面最好用木板,并铺上地毯,所有家具都做成圆角。孩子摔在水泥地上肯定比摔在铺有地毯的木板地上要严重;而圆角和尖角的家具,对孩子来说肯定是圆角更安全些。
这些常识是保障孩子安全的基本保障,谁能说不重要?否则,孩子很容易处于危险当中。作为家长,应该格外警惕。从孩子一出生,很多家长就想着如何注重孩子营养、早期教育等问题,但比起这些来,孩子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更应该放在第一位。
内容来源:《急救,比医生快一步》
作者:贾大成 北京急救中心知名资深急救专家
责任编辑:李小荣
版权申明
本文转载 欢迎转发朋友圈
- End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