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愤怒就“自残”?让孩子敬畏生命,从重视“死亡教育”开始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1
"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在中国,很少听到"死亡教育"这四个字,很多时候,我们单单听到"死亡"的时候就已经很害怕了,如果孩子再开口死字,大人们的反应一般都会是:呸呸呸,吉祥如意,好好的说什么死?依稀记得小时候,会因为看见亲人的离去而感到非常害怕和恐惧,有一段时间,不敢自己睡,也不敢自己独自走路,也不敢开口问爸爸妈妈,因为他们不让问,只说了小孩子别知道的太多,以至于小时候对于死亡异常的恐惧,然而现在长大了,胆子依然没有变大,依然会对亲人的离去感到惧怕。

直到,刚刚接触了"死亡教育",我才知道,原来,生命并没有离去,它只是以另外一种方式离开,而生命的离去,恰恰是我们每个人必经的路,认识死亡才能正视生命,我们对它的认知太少了,少到几乎没有。

白岩松曾说过:中国从来没有真正的死亡教育,之前没有,但是我相信未来会有,其实我们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家长可能会担心,这么小就知道这个,会不会对孩子来说太过于残忍?

我想说,现在不教,以后才是对孩子真正的残忍!

其实,我们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

台湾教育学专家张淑美博士在《儿童生死教育之理念与实施》一文中提到:"儿童在4岁左右就会产生死亡的概念,如果无法得到父母或者老师的正确引导,容易对死亡产生错误认知,进而产生负面情绪,影响一生。"

北大医疗儿童发展中心的官方网站上曾经公布过这样一组数据:

在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每分钟就有2个人死于自杀,还有8个自杀未遂。

一项在上海展开的调查显示:上海地区有24.39%的中小学生曾有一闪而过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认真考虑过该想法的也占到15.23%,更有5.85%的孩子曾计划自杀,并有1.71%的中小学生自杀未遂。

缺乏死亡教育的孩子,一遇到挫折,就很容易自残,甚至是自杀,他们对生命缺乏责任感和敬畏感。

面对孩子,她们可能还不太懂死亡真正到底是什么,但是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至少不是对孩子闭口不提。

小时候,奶奶的离去,看到妈妈哭的很伤心,就问爷爷,爷爷说奶奶死了,那时候大概只有几岁吧,以为只是睡着了待会就会醒来奶奶只是睡着而已啊,妈妈为什么哭?,所以,没头没脑的问了一句:那爷爷你什么时候死?被爷爷凶了一顿之后,说以后再也不许提这个字,之后便再也不敢提起那个字。

缺乏"死亡教育",导致现在很多孩子不珍惜生命,也不知道生命的可贵,家长要引导孩子用最好最合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生命的离去",相反,如果当时爷爷有引导好,解释清楚,面对死亡,我不至于像现在这般胆小,晚上偶尔噩梦。

如何教孩子用最好得心态面对生活中的"生命的离去"

死亡教育"的缺失会让孩子失去什么?

从未接受过"死亡教育"的娃,在偶然一次面对死亡的时候会感到非常无助和害怕,就像小诺诺看着自家的宠物猫死在眼前,而家长根本就没留心引导孩子的情绪问题。孩子突然被放到接受和观摩死亡的场景当中,严重的会做噩梦,身体不适,胡言乱语,这些都应该引起家长的注意。

对于小孩子来说,生理上的不良反应是最为明显的,但其实更为可怕的是心理上的创伤。

好的心态,带给孩子的必然是好的结果

周末,去表姐家,看看侄子养的小鸟死了,他哇哇大哭同时很无助,表姐夫是外国人,他告诉孩子,亲爱的,Daddy 知道你很伤心同样的我也伤心,但是,小鸟已经死了,孩子问,什么是死?爸爸摸着孩子的头说,死就是没有了,它暂时不存在,但是并没有离开,你看啊,小鸟死了,它已经去到另外一个地方了,生病就会死,所以小鸟是因为生了很重的病所以死了,你能理解吗?孩子点点头,那么我们现在一起好好的安葬小鸟好吗?孩子比较小,只有4岁,但是似乎能够初步理解,我没感觉到孩子有任何的惧怕,反而觉得他很坚强。

让孩子知道生命得可贵

父母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

泰戈尔说:"死亡隶属于生命,正与生一样。举足是走路,正如落足也是走路。

这个概念可深可浅,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来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

吉(M.Nagy)于1948年对378名3-10岁儿童进行研究,提出了儿童死亡概念模式的三个阶段:

【3岁-5岁——不认知死亡】:认为死亡,只是暂时的离去,生命并没有死,就像小鸟还会回来。

【5岁-9岁——死亡是个人的】:认为有些人,比如,英雄、幸运的人,是不会死的。像奥特曼是不会死的,只有那些被「死亡」抓走的人,才会死掉。

【9岁以后——身体生命的已停止】:知道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是生命的一个必然的过程。

死亡教育归根到底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所以请不要避讳和孩子谈论死亡,而是可以告诉孩子,"记住爱,记住所爱之人,只要对方还在我们心里,那么任何事情都不会让彼此分离"。

孩子会随着年龄的长大而对很多事情慢慢的清楚,从小时候的不认知死亡到长大后的死亡是生命的身体生命的已停止,孩子从小时候的阶段慢慢过渡到长大后的阶段,只有这样,才不会让孩子觉得恐惧,就算有一天,亲人的离去,孩子不会显得束手无策,因为孩子已经知道生命的终止是怎么回事,它会明白死亡是人类必然经历的一个过程,很多人不愿相信事实,不愿接受死的过程,逃避现实,医患关系一度紧张。

那么我们更好的引导孩子理解死亡教育?经过国外经验总结得知,有以下几点:

通过接触绘本故事让孩子知道死亡是什么

通过讲绘本故事,让知道初步接触和理解死亡是怎么一回事,像绘本故事

《爷爷变成了幽灵》其中的内容就讲了:爷爷过世的故事。爷爷带他去游乐场、看赛车、看电影、钓鱼,爷爷 ;他大吼大叫、和他一起扮鬼脸、挠他痒痒、把糖藏起来——他们沉浸在愉快的往事里。突然,爷爷不再笑了,"我忘记和你说再见了,我的小艾斯本。

他俩都哭了。于是,爷爷让艾斯本靠近自己,捏住艾斯本的手,温和的目光好像要把艾斯本裹住:"再见,艾斯本。" "再见,爷爷。请代问奶奶好。" 他们郑重地做完这件事,然后,爷爷开心地走了,即温馨又感人。

引导孩子正确发泄情绪

面对生命的离去孩子肯定会伤心,就像有天孩子养的宠物死了,孩子哇哇大哭,这时我们就要引导好孩子的情绪,像表姐夫一样告知孩子,教会孩子收好自己的情绪。

帮助孩子理解死亡自然规律

面对亲人的离去,告诉孩子不必惧怕,这是每个人都必然经历的过程,孩子可能会说,那有一天妈妈也死,我不要妈妈死之类伤心的话,我们要好好引导孩子说,妈妈会等你长大后很久很久才会死,现在是不会的,告知孩子,让孩子明白这个道理。

树立孩子正确的生死观念

孩子不知道人为什么会死,家长可以告诉孩子,生病就会死,但是要分清,不是一般病,像一般很普通的病时不会死的,只有生了很重很重的病,并且医生也没办法医治了,才会死。

教会孩子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最后一点,教会孩子珍爱生命之时,也要教会孩子珍爱别人的生命,生命只有一次,没有就真的没有了,命是最重要的,没有什么比活着重要了,让热爱生命之余更加热爱生活。

死亡教育不可怕,心态最重要,家长在跟孩子说起这个话题时不要显得太过于沉重,让孩子懂得,在死亡面前,我们要更加更加热爱身体,尊重生命。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