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鸡娃”行为,正在毁掉孩子专注力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2
"

1

“孩子缺乏专注力”“是不是日程安排太丰富?”

每年暑假,朋友圈当老母亲的一般都有两款画风。

第一款:开拓眼界游历世界

作为这款妈妈的娃,生活精彩得让我们成年人都羡慕,不是参加美国NASA的夏令营,就是在英国剑桥康河划船,不是在加州的夏校学习STEM,就是在大英博物馆看埃及文物。

暑假“拥挤”的剑桥康河

考完期末考刚好是诺诺的生日,妈妈给诺诺在五星级酒店举办了生日趴,白天还请班上20多位小朋友去室内雪场滑雪。之后妈妈给诺诺在美国报了两周的夏校,上午上英语课程,下午打棒球高尔夫及各种游戏。

从美国回来,诺诺就有点心浮气躁,他问妈妈:我们下次什么时候出去玩,家里太没劲了。

妈妈:你不是刚玩回来?!怎么又想出去了?

诺诺:我又不是去玩,你送我到美国不是为了学习吗?不过,在美国学习也比在国内有意思多了,在这里上学太无聊了。

洛杉矶游学团,环球影城不可少

诺诺妈妈说:回来一个礼拜,你琴也没练,作业也没写几个字,家里还有这么多书,你有没有看?叫你坐一会儿,就像凳子烫屁股一样,20分钟都呆不住!

妈妈感觉诺诺欠缺专注力,给他报了一个班,要两万五,叫做专注力训练。隔壁的琴琴专注力多好啊,经常静静地在那里看书写字,两个小时都不声不响。

只是,比起诺诺,琴琴的生活就有点“贫乏”和“单调”,因为父母都是医生比较忙,诺诺国门都没出过一次,最远只到过台湾。家里的玩具和绘本也少得可怜,也没有电子设备。

第二款:日程表里排满培训班

比起周围的孩子,花生和花生妹妹从小的兴趣班少得可怜,花生主要是篮球,妹妹主要是黑管,而且小学4年级后主要是在校队和乐团学的。

圆圆比我们家孩子小两岁,前几年暑假,我看了看圆圆妈妈的日程表,圆圆大约有10个培训班。除了语数外,还有画画、乐高、声乐,写作、舞蹈、滑冰……

我问:这么多班,孩子忙得过来吗?”

圆圆妈妈说:“还好吧。我看周围的孩子个个都排得超满的。小孩子啊,如果不给她安排好,就会看电视、玩游戏,不如学点东西,多发掘点兴趣,自己也有点紧迫感。”

我顿时觉得花生和花生妹妹有点可怜,虽然也有其他兴趣,但是太业余了:画画主要靠自得其乐,乐高主要和乐高迷理工男一起搭,滑冰也就是和同学一起去冰场玩玩。看看别人孩子,任何兴趣都有班,比我们专业多了……

今年遇见圆圆妈妈,问她圆圆还在上画画、乐高、声乐、舞蹈、滑冰兴趣班吗?

圆圆妈妈说,圆圆兴趣是很广泛,就是太不专注了。以前还喜欢画画的,没学两年就要改陶艺;去年还在滑冰,今年看到同学去骑马就想学骑马。不过反正这么多兴趣也没用,明年要小升初了,今年暑假把我已把她所有的兴趣班都停了,主攻语数外了。

圆圆妈妈问起我家的情况:“花生还在打篮球吗?花生妹妹还在吹黑管吗?”

“是的,花生上了初中也被选入学校篮球队,花生妹妹已经当上了乐团的黑管首席。”

这简直是赤裸裸的炫耀,连圆圆妈妈都开始羡慕了:真好,能把爱好保持下去真好。

前天花生妹妹校乐团举办了成立10周年音乐会,花生妹妹任单簧管(黑管)首席,乐团近20次获省、市、区中

2

看IQ,看EQ,不如先看专注力

很多妈妈不断给孩子“打鸡血“,让孩子多学东西开拓眼界发展兴趣自然是很好的,但是也要注意一个度。如果安排得过于眼花缭乱,精彩刺激,就会有一个副作用,就是会在无意中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专注力是指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是信息加工活动的必要条件与能力。在孩子的学习成长过程中,专注力就像直通心灵的门户,门开得越大,孩子学到的东西就越多。

同时,专注力是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观察力的基础,优秀的专注力=优秀的全脑能力。

专注力高的孩子,不仅能在学习和成长上取得较快的进步,长大后进入社会更是能在工作领域获得较大的成就。所以,一个孩子的潜力和前景,看IQ,看EQ,都不如先看专注力。

而现在家长一些不恰当的“鸡娃”行为,却在不断地让孩子分心,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

一些家长唯恐孩子的视野不够开阔,接触到的新事物不够多,从小安排他们周游世界,游学玩耍,体验新事物,各种想不到的玩法,各种嗨。孩子眼开了,头脑也灵光了,但比较欠缺的,就是定力和专注。

孩子缺乏专注力的危害

我们要看到,生活的常态是平淡,学习大多数时间也是单调和枯燥的,适当“新鲜而丰富”的生活学习当然有益孩子身心,但是外界刺激过多,阈值提高太快,经常偏离日常状态,那么孩子渐渐只会对高刺激物才有反应,对平淡单调的生活和学习失去兴趣和专注。

其次,各种兴趣班培训班安排得满满当当,看起来颇有效率,但是“贪多嚼不烂”。而且多线程工作最破坏一个人的专注力,刚在一件事情上集中注意力,马上就要切换到另一件任务上,很难培养孩子在一件事情上专研深入的精神。

学习是有乐趣的,但是把学习娱乐化,刻意追求有趣猎奇新鲜感,这只能成为一种灾难,因为这肯定不是生活和学习的正常状态。

就像一个人在饮食上总是吃香的喝辣的,形成重口味,那么清淡的东西再好,都觉得没味道,因为细微的味觉细胞已经被破坏了。

这是个充满诱惑,让人分心的时代,那些能够抵制住诱惑、不寻求刺激、保持专注的人,才有更大的潜力。

3

才女是在枯燥中养成的

今年,被清华录取的武亦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无论是追逐人生理想,还是过好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严谨求实、行胜于言,从来都是最重要的品质,也是我希望自己能够一生践行的准则。”

她自己也是这么做的,在获得第二届《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后,她没有沉浸在蜂拥而至的名利和采访中,而是选择淡出大众视线,专注学习,准备高考。

武亦姝

这种定力,是和她从小学习古诗词的习惯是一脉相承的。

中国的古典文学,需要把节奏放慢沉心静气才能体会出来好处,在雷霆风暴般的“鸡娃”氛围里,又有几个娃能真心热爱慢悠悠的古典诗词呢?

这和武亦姝的家庭文化也是分不开的,武亦姝爸爸不玩手机,晚上主要陪娃,很少去应酬和热闹的社交场合;即使是武亦姝家里的休闲活动,也以鉴赏文学,诗词接龙,学习经典为主。

还有个著名的才女,成长教育比武亦姝还要“枯燥”。

这个才女叫做林曦,昵称林糊糊,我有几个外企的同事,报了她教书画的私塾“暄桐教室”,还一票难求呢!

林曦,图片来自公众号“林曦的小世界”

林曦都没有正经上过中学,却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获得硕士学位。成为职业画家的同时,她还多才多艺,古琴、写作、针灸、中草药、茶道都有一定造诣。她创造了“山林曦照”的古典美学品牌,她的私塾里除了京城名流,也有像我同事这样的外企高管。

我就好奇了,这么一个才女,他们家是怎么培养的?从小带着去看世界,开阔眼界吗?

正好相反,林曦是单亲家庭的孩子,跟着外婆和妈妈,成长过程可谓非一般的单调和枯燥。

“婴幼儿时期,小朋友安静和专注的时间越长,未来智商就越高。”基于这样的理念,在林曦半岁时,她的母亲就给女儿量身定制了令人发指的“超强训练法”。

图片来自公众号“林曦的小世界”

1、摘棉絮法

把棉花撕成若干棉絮洒在呢子布上面,然后由小林曦一根一根把棉絮摘下来。从一天一张,到一天数张。

2、胶绳解结法

把胶绳打上若干疙瘩(不是死结),让小林曦一个一个解开,从一天10个到上百个。

家长当然没必要非得效仿,但是,训练的结果很值得我们听一听:

林曦两三岁的时候就可以专心看书一下午。而直到现在,她解开一堆缠绕绳子的速度都比别人快。

此外,和如今每个孩子都有满坑满谷的玩具和书籍正好相反,林曦的母亲几乎不给林曦买任何玩具,基本就是一个气球玩一周,一串钥匙玩半年。

一句话总结:不能给孩子过多的新鲜劲,否则将来你想让他专心就难了。

就在单调的环境和贫乏的选择中,林曦养成了沉静耐心的气质,忍耐力和感受力都极强,她能体会到别的孩子很难体会到的日常之美和细节之美,在学习书画和写字里找到了极大的快乐。

林曦水墨,图片来自公众号“林曦的小世界”

现在,看到很多孩子沉迷于电子游戏和半间屋子的玩具,林曦就有点担心:

在那么强烈的感官刺激之后,孩子们如何适应枯燥的书本和现实社会?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不是孩子的错,是因为他们已经适应了不断升级的画面和精彩,长大了以后再想让他们专心、习惯枯燥,就有相当难度了。

苏东坡有句诗:人间有味是清欢。讲的是吃春天清淡的野菜,比大鱼大肉更有回味,引申到生活中,就是在简单和清淡里发掘出来的快乐,才是最持久、最有味道的。

这也是生活的真谛:人生中大江大海,高光时刻都是转瞬即逝的,平平淡淡才是真。一个人只有具备足够的素养和专注力, 才能体会出平淡中的乐趣。

培养孩子也是如此,要体会到学习和生活的“清欢”,就要做到8个字:

习惯枯燥,培养专注。

也就像林曦说的:“在限制中,未来才有无限。”

我的新书《不完美,更幸福——跳出家庭与事业平衡的陷阱》目前正在当当、京东和天猫店热销中。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