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诚言呈语
本文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导读:“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在近年来似乎成了一句被说“烂”了的话,但不可否认这紧紧抓住了许多父母的育儿焦虑痛点,让每位父母,尤其是刚刚有孩子的父母,更是觉得育儿的过程将会无比的“惊心动魄”。不可否认,育儿之路确实任重而道远,但想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我们是不是首先应该找到起跑线到底在哪?
9月,又是一年开学季。很多孩子经过了两个月的休(bu)整(ke),正摩拳擦掌,准备用暑期学到的知识迎接新学期的挑战。有的孩子在暑期里预习了下一学期的课程,有的孩子巩固了之前所学的知识……在笔者看来,对不少孩子来说,上课的时候似乎反而比暑假还要轻松不少。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笔者公司的旁边就有2个规模不小的课业辅导机构,以及3个兴趣培训机构。每到假期,这里都会人满为患。甚至在孩子期末考试还没结束的时候,就有不少家长在这里排队报名。
不得不说,课外辅导班和兴趣培养班成功地抓住了家长们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的心理。可是在笔者看来,这些辅导班招生如此火爆的背后,更多的是一种焦虑的营销,而不见得是社会真正的需求,至少未必是孩子真正的需求。很多家长虽然都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但这道起跑线究竟在哪,也许大多数人都说不清、道不明,使得“起跑线理论”如谜一般,各说各有理。
让孩子早学一步,就会赢在“起跑线”吗?在赛跑比赛中,运动员想要从起跑开始就领先对手,可以通过提升反应速度、增强肌肉爆发力等许多方面进行针对性训练来提高,但您肯定没听说过有哪个运动员会去专门训练如何“抢跑”的。
这听起来似乎像笑话一样,但实际上,这也是不少家长在育儿观念上犯下的第一个错误。孩子的接受和认知能力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在过早的年龄让他接触与年龄不匹配的学习和训练,可能连事倍功半的效果都无法达到。我们可以先来看一个相关的实验。
双生子爬楼梯实验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被实验者是一对46周大的同卵双胞胎A和B。实验中,A在第46周开始练习爬楼梯,每天练习10分钟,而B在6周后开始进行同样的练习。此时,A爬上5级楼梯用时26秒,B需要45秒。但从第七周开始,格赛尔对B进行了两周的训练,结果B只用了10秒就可以圆满完成了,成绩反而超过了A。
如果不知道实验结果的话,我们通过主观臆测,应该会认为A比B要练得好。毕竟A练了8周,而B仅仅练了2周。但事实证明,第46周就开始学习的A,显然对这项训练没有成熟的准备。而第52周开始训练的B,在具备了爬楼梯的学习能力之后,训练效果事半功倍。
那么回过头来,再看看一些家长给3岁孩子报的绘画班,给4岁孩子报的芭蕾舞班…在孩子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审美,甚至身体状况还没有达到足以接受高强度训练的时候,给孩子报这些兴趣班,不正像实验中的A一样,事倍功半么。也许,提前学习或多或少会让孩子有一些提高,但这一点点的“优势”,会在适龄儿童也开始学习之后荡然无存。
还有令人啼笑皆非的奥数“兴趣班”、诗词歌赋兴趣班…真的很难想象哪位孩子会拿奥数来当成兴趣,也无法理解连白话文都不能完全读懂的学龄前儿童怎么会对诗词情有独钟。客观来说,把这些兴趣爱好强加给孩子的家长,透支的是孩子童年的快乐,满足的是自己在人前夸耀的虚荣心。
育儿焦虑、虚荣心作祟…,在这些偏激心理的作用下,家长们很容易忽视孩子生长发育的自然规律,人为地为孩子划上了一道“纯人工”的起跑线。在这条“人工跑道”上,也许孩子的对手不是同龄人,而是自己的家长。
孩子的“起跑线”到底在哪?如果说考入理想的大学是终点,那么先考入师资力量雄厚的高中就是起点。而这个起点又是以重点初中为起点的终点……看起来,似乎孩子的一生会经历无数个起点。但实际上,能够让孩子顺利到达每一个终点的起点只有一个,那就是孩子的父母。
《三字经》中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养不教,父之过(此处“父”引申为父母);教不严,师之惰。虽然在孩子的教育上,家长、老师、社会都有责任,但他们的“起跑线”不在学校、不在社会,更不在培训班,而是在家庭。
家庭这条起跑线能够给予孩子的,是良好的教养、优雅的言行、谦虚的品格、自强的能力;
是遇到挫折时,临危不乱的沉稳,是春风得意时,经得起诱惑的坚持;
是懂得约束自己、尊重他人,遇事敢作敢当、不卑不亢;
是对待弱势的人,不盛气凌人,面对强势的人,不卑躬屈膝。
骨子里有坚毅,举止中有修养,交往中有宽容,眼神里有善良。
所有的这些,都是家庭教育带给孩子的财富,学校教育只是起到强化巩固的作用。家庭教育意义在于育德,教会孩子做人。成人是学业、事业取得成就的基础,这才应该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孩子是一张白纸,描绘着父母的样子孩子在对父母进行模仿的同时,会形成自己的性格、人格以及思维逻辑,而这一切,都像极了父母的样子。
孩子在走出校门步入社会的同时,他们便不再拥有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在这个时候,他们不仅将用学到的知识独立生活,同时也要接受社会对他们家庭教育的检验。只有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道德品行,才能让他在社会的磨砺中实现破茧成蝶的蜕变。他的人生价值,也将在学识和品行的双重考验下才能焕发真正的光芒。
孩子的任何优点和缺点,都与家长的教育密不可分,不了解自己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孩子。所以想要让让孩子赢在起跑线,父母所要做的不是在将来对孩子进行自我安慰一般的填鸭式教育,而是在现在狠狠地再“逼”自己一次,先让自己活成对孩子期待的样子。
结语如果说孩子的人生是一条赛道,那它一定不是百米赛跑,而是一场马拉松。这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位马拉松冠军是从刚开始起跑就遥遥领先的。家庭教育这条起跑线是基础,是孩子将来成才的前提条件。想要让孩子顺利地走好人生中的每一步,得到社会这个“总裁判”的认可,那么请家长们先审视自我,改进自我。
我们都想让孩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许这样能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可我们更要明白,父母本身就是孩子的“巨人”,决定了孩子从哪起跑,怎样起跑,以及往哪个方向去跑。衷心希望家长们能够摈弃盲目跟风的育儿理念,从根本上找出解决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样才能不让自己变成孩子“赛道”上唯一的对手。
"『诚言呈语』专注于从父亲的视角解读育儿难题。在这里,有故事、有观点,有逻辑、有深度。期待您的关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