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学会坦然面对死亡,是每个父母的心修课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0
"01 处于死亡敏感期的孩子

每天睡前都会跟大宝聊会天,昨晚跟他聊着聊着,他突然问我:妈妈,你会不会保护我?

“当然会啊,现在我保护你,等你长大,妈妈老了,就轮到你保护妈妈了”。

“可是你老了我会很伤心的”。

“是吗?可是每个人都会变老,这是自然规律,不过这还要很长很长时间,你不用担心哦”。

“可是我现在就很伤心”。

说完就开始默默掉眼泪,我拉着他的手安慰说:没关系,妈妈会为你尽量保持年轻的!

他紧紧拽着我的手,不一会了就睡着了,看到他挂着泪痕的小脸蛋,我突然也忍不住跟着泪流满面……

成年人害怕衰老,是因为它的存在表示我们离死亡又近了一步,小孩子害怕衰老,是因为他们爱你,害怕失去你。

在孩子的眼里,父母就是他们的全部,当他们开始明白父母总有一天会老去时,会出现心灵上的焦虑与不安,这时候,父母就要正面引导,告诉孩子衰老是自然规律,当父母老了,他们也就长大了这样一个信号,切莫含糊带过,跟着孩子一起悲伤,加重孩子对衰老的恐慌

02 妈妈,我不想让你变老

济南一所幼儿园曾举办过一场特别的亲子活动,为了让孩子们更加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光,幼儿园特意请来了所有孩子的妈妈,为她们画上变老的妆容。

小朋友看到自己的妈妈变老,都觉得很伤感。有一个五岁的小朋友看到妈妈的皱纹与灰白关发后,哭得手足无措,哭过后,紧紧抱住妈妈说,让她不要变老,就算是自己长大之后也求她不要变老,因为他会很难过的。

合肥有一所学校也举办过类似的活动,一个7岁的小女孩看到“变老的妈妈,”刚开始觉得“好搞笑,”但笑着笑着,突然撇起了嘴,眼泪瞬间滑落,上前紧紧抱住妈妈说:“妈妈,我不想让你变老!”

每个孩子都不希望父母变老,虽然他们还没真正理解“老”的含义,但已经意识到:“老”意味着失去。

“曾经,我以为我很爱孩子,爱到胜过一切;后来我渐渐发现,我对他的爱远不及他对我的爱。”

03 外婆不希望我们伤心的

朋友兰子说,她有次给女儿读《外婆,再见!》的绘本。

“今天,妈妈告诉我,外婆去世了,她非常伤心。可是,去世是什么意思呢?人为什么一定要死?我会不会忘了外婆?人死了会去哪儿……”

读着读着,两人都泪流满面。

兰子妈妈在不久前去世,当时考虑女儿还小,没有让她出席葬礼,她害怕她的悲伤情绪会影响到女儿,也怕现场气氛会让她对“死亡”产生阴影。

接下来几天,当女儿问起外婆去哪,她总是找借口去逃避,因为她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向女儿解释关于“死亡”这个话题,更怕开口泪水决堤,吓到女儿。

后来,她决定以绘本的形式告诉女儿外婆已经走了的事实,出乎意料,女儿除了默默流泪外,表现得异常冷静与坚强,看到兰子流泪还反过来安慰她,说:“妈妈,我们要好好的,外婆不希望我们伤心的。”

孩子其实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坚强,我们不应该以大人的角度去剥夺他们知道真相的权利,以其被他们敏感猜测,不如让他们勇敢面对。

04 直面死亡,寻找告别的机会,才能生死两安

而关于死亡,我们除了要学会坦然面对外,还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孩子明白,死亡的存在突出生命的可贵,并让他知道这几点。

1、 告诉孩子,死亡是可以谈论的

有些父母很忌讳“死”这个字,当孩子涉及这个话题,父母要么是以“呸呸呸”来收尾,要么以转移话题来逃避。其实这不是一个很正确的做法,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尽早理解这个概念,当他对这个问题开始有意识时,一定要适时地谈论你对死亡的看法,告诉孩子,自己面临死亡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2、告诉孩子,死亡是一种自然规律

很多父母总觉得死亡这个话题太沉重,很不愿意提及,其实这除了让孩子感到迷茫与好奇外,掩饰并不是一种好的选择。应该告诉孩子,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就如季节改变、花儿调谢一样,每个生命都有一个周期,当它走完它的周期后,它的生命将归到终点。让孩子知道,死亡并不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以便他们更好的去面对。

3、告诉孩子,死亡会给人带来悲伤

当某个亲人或朋友去世了,应该让孩子去参与、去体会,如果是至亲的亲人离去,更应该让他出席葬礼,不要怕他的情绪受到影响而把他排斥在外,而是让他们去感觉“亲人离去”的那份悲伤,然后告诉孩子,虽然死亡会给人带来痛苦,但一切都会过去的。

4、告诉孩子,每个人终将走向死亡

当孩子问你:妈妈,你会死吗?你一定不要说“不会,妈妈会一直陪你”之类的话,因为这会让他产生“最亲的人不会离他而去”的错觉。当某一天意外不幸降临,他一定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也很难走出伤痛。最好的回答是:会的,每个人都会死,但妈妈会永远活在你的心中!

郭沫若说:“生死本是一条线上的东西。生是奋斗,死是休息。生是活跃,死是睡眠。”

还有句话说:“生者与死者之间的桥梁是爱,这是唯一不朽的,也是唯一的意义。”

愿我们都能以豁达的心情看待死亡,在有生的日子里好好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多陪陪父母与孩子,别让人生留憾。

5、引导孩子与去世的亲人告别,与丧失的事、物告别

有机会缓冲丧失感,有机会好好地告别,是给到孩子和成年人自己更加心安的途径。

当孩子能够有机会好好地道别,将自己心里的失落与丧失感表达出来,他内心才能够更好的与往生的人、失去的事物分开,而不是萦绕于心、成为未完成事件(心理创伤)。

真正的认识到,每个人都终将死亡,生命才具有绚烂多彩的迷人色彩,这么珍贵的时光,值得我们每时每刻都用心相待。懂得了生命的珍贵,孩子才能够把生命的力量用在值得付出的事物上,让他的人生绽放最美的模样!

孩子,希望你有珍爱生命的热情,也有坦然面对死亡的冷静。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