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飞机被踩坏了,小儿子哇地一声哭出来;
气球飞走了,小女儿尖叫着发起了脾气!
尽管我们不停跟孩子保证:
妈妈再给你折一只纸飞机;
爸爸再给你买个气球……
全都不好使!
孩子依然扭来扭去、大哭大闹、强烈不满、大声抗议……
有时候父母自己身心俱疲,却还正好赶上孩子哼哼唧唧,为一点儿小事儿哭闹半天……简直都巴不得这世界上有消除孩子坏情绪的灵丹妙药!
然而现实是骨感的——并没有!
我们很希望通过抱一抱、哄一哄、就能赶紧让孩子安静下来。而且孩子的成长过程,确实也很需要和爸爸妈妈安全相处。
当他们感到不安的时候,爸爸妈妈的抚摸、安慰的言语,任何安慰的方式,都有助于给予孩子莫大的安全感。
可是,为什么有时安抚不管用?为什么劝了好久,孩子还在哭?爸妈们都熟悉孩子的表现。你很容易发现,有时候即便你已经拥抱了宝宝,已经劝慰了宝宝很多久,还试图转移他的注意力,但宝宝仍旧不高兴,仍旧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情绪低落的状态。
那个飞走的气球还在他的脑中徘徊;
那只被踩坏的纸飞机仍是他眼前飞舞的一抹带着黑脚印的白;
为了让宝宝慢慢准备好独立睡觉,每天都陪宝宝躺一会儿,但半年过去了,宝宝还是不敢自己睡,“勇敢”这件事儿好像永远不会来?
这是因为,孩子所经历的这些小挫折、困难时刻,很容易打破孩子和父母之间的联系感。
如果孩子曾经经历过一些的不好的感受,比如生弟弟的气、跟妹妹抢过玩具、最心爱的玩具被砸坏了……
虽然都不是啥大事儿,但因为当时没有机会好好表达、发泄,情绪都积压起来很难管理,那此时这些小小的困难事件,很容易就能激怒孩子,引发孩子以前的不好的感受。
于是,单纯的抚慰、劝解,就显得不那么有用了,这无法解决孩子所存储的感受。
当我们跟孩子说:
妈妈再给你折一只新的飞机嘛!
爸爸再给你买一只新的气球嘛!
别哭了,又不是什么大事儿!
不哭不哭,我们去吃冰淇淋!
男孩子要勇敢,不能动不动就哭!
这种时候,我们其实在传达这样的潜台词:
“我认为孩子肯定无法处理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我得赶紧帮他扭转局面”
“我觉得现在的气氛、状况非常糟糕,我不希望我的孩子经历这些。”
快速停止孩子的哭泣、发脾气,会抑制一个自然的愈合过程。
孩子没法完整地体验愤怒、愤怒+悲伤、愤怒感降低、想要妈妈的安慰、慢慢释怀、继续前行的过程。
如果没有这个完整的过程,孩子只能体会到前期的愤怒、悲伤,这种消极的情绪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影响她,让她持续地感受自己的脆弱。
让孩子觉得:坏情绪很可怕,我从来都没法处理它。
这时,孩子需要的是“听”,而不是“嘘”!孩子的情绪需要发泄,感受也需要表达。
他需要爸妈帮助他从逆境里恢复过来,而不是帮助他逃避逆境。
当然,情绪激动的孩子可能无法表达,而且会拒绝爸妈的关心,甚至妈妈稍微靠近一点儿,他还哭闹得更厉害!他会背过身、推开你、无情地拒绝你!
不过没关系,我们只需要默默地陪在孩子身边,等他的愤怒渐渐平息。我们可以告诉她:妈妈会每隔几分钟再来关心你一次。
如果爸爸妈妈能不慌乱、不着急地持续关注,宝宝一定会渐渐向你展示她的情绪,慢慢解构逆境的感觉,直到她不再这么难受为止。
当孩子完成这个过程后,她会更有能力、更自信,准备继续前进,毫不畏惧。
对于爸妈来说,不需要解决问题,也不需要急于安慰当孩子对着爸妈哭的时候,我们不要先忙着解决问题。
没错,妈妈当然能在一分钟内快速折出另一架纸飞机,但孩子现在的核心问题是“感受”,是有情绪要恢复,是要知道如何面对并克服逆境。
而不是逃避、不是推卸。
于是孩子会哭,发脾气,颤抖,出汗、哀嚎……但不需要太担心,他们总会从困境中走出来的。
一架新的纸飞机也许快速转移了孩子的注意,快速止了哭,但也快速地压制了孩子的负面情绪。
下一次遇到类似的小困难时,孩子会再次情绪崩溃、失望的。因为她的情绪没结束,她还没真正完成哭泣。
相反,善意的注意力是强大的治疗力量“东东踩到你的飞机了。”
“妈妈可以把小飞机捡起来,咱们好好看看吗?”
“你哭得好伤心,一定很难过吧”。
帮助孩子注意发生了什么事情,以及他现在的感受是什么。
这种善意的注意力,是强大的治疗力量。爸爸妈妈的爱与倾听,孩子是一定能感受到的。
我们只需要全神贯注地、心无旁骛地听就好了。
放下你的计划、你的期待、你的担忧。
在孩子感到不舒服的时候,尽力去了解这一刻对孩子来说有多艰难,这种倾听带来的支持和关怀,能让孩子充满自信,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尊重。
在爸爸妈妈的保护、支持下,孩子才有勇气自己将自己心底里的负面情绪扫除干净——只要孩子打心眼儿里愿意,他就能成为摆脱困境的专家。
你的聆听可以扭转孩子的负面情绪,可以恢复他的安全感,可以使你成为孩子在受到伤害时,第一个想到的、最信任的、最稳定的伙伴,然后和你一起前进。
孩子需要听众,爸妈也需要听众爸爸妈妈都希望孩子的生活过得完美一些。所以当孩子感到不安,我们也会感到强烈的不满。
孩子不高兴了,也许是爸爸妈妈遇到的最困难事件之一。
所以,爸爸妈妈也需要被倾听。
最好能和自己的爱人倾诉,或者有其他的家长朋友可以一起吐槽。这样你就可以通过不良事件来处理自己的感受,重新获得养育子女的快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