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终于带着孩子考完钢琴六级了,虽然结果尚未可知,但是我已经找到了心中的答案:
1、让孩子懂得了努力付出就会看到进步、懂得了人的极限是无限可能的就够了,就算考不过,正好又让孩子学会接受努力并不一定就肯定成功的道理。
2、这次考级以后,我觉得不再逼着孩子考级了,我希望他能继续快乐的享受钢琴,而不是在被逼着走到十级目标之后再也不碰钢琴了。
一、何为钢琴考级在考级时的学生候考区数量就能看到钢琴不愧是“乐器之王”,钢琴候考区的编号足足从1编到了10,而民乐、西洋乐加起来也没钢琴的多。
为什么很多家长选择让孩子学习被称为“乐器之王”的钢琴呢?
因为,钢琴的音域宽广。钢琴共88个键,几乎包含了音乐活动中所有使用的乐音;钢琴的表现力丰富 。哪怕是同一个键,也会因为使用了不同的力度弹出不同的感觉。
钢琴力度可以从ppp到fff,可以奏出不同的音色,可以表达各种各样的情绪与情感;而且钢琴经常用于课堂教学,声乐、舞蹈伴奏等,是最常用的、效果最好的音乐教学工具。
所以,如果用学习钢琴来作为学习其它乐器的基础,以后想要学别的乐器也会更容易,特别是键盘乐器,如手风琴,电子琴,风琴等。
现在的考级可分为学院派和协会派两种,其中包括: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还有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等,这些是近年来比较权威和热门的考级组织机构。
而目前市场上比较全面的和流行的考级按难易程度分别是:英皇,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
其实考级制度设计的初衷,不是为了让孩子那么容易通过的。
但是现在的音乐教学市场,由于家长的无知与虚荣,滋生了大量的无良考级老师,好老师也会被无知的家长“逼良为娼”去教考级,不然就收不到学生。
八月份考级,三月份就开始练。几首乐曲让学生翻来覆去弹上小半年,没有享受,只有机械的练习,不要说孩子受不了,家长也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就像我家孩子这次的考级,因为前面经过了清明节、五一节、六一节等节日,加上孩子本来也不是特别刻苦,导致到了暑假以后,练琴时间剧增,每天少则五六个小时,多则十个小时。
幸好这为数不多的几次一天弹十个小时的经历也让孩子明白了一个道理:之前根本不相信也从没想过自己可以一天练琴的时间赶上朗朗,但是人的潜力确实是无限的,以前认为的不可能,他居然真的做到了。
同时也因为这段时间,过于强调考级,很少涉及考级以外的曲目,除了几本考级的谱子,孩子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在乎。
进度太快,根基不稳。2级以后考5级,5级之后考8级……摩天大楼的30层已准备装修,但从3楼至29楼都是空壳子!
而一直只追求考级更容易导致家长和家长之间、孩子和孩子之间的攀比,6级、7级意味着什么,代表孩子怎样一个客观的水准,老师、家长、孩子都是一片茫然。
学生考级往往也成了老师偷懒的最佳办法。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学生考同样的级别,重复练同样的曲子,老师用不着因材施教。
每每问起学习钢琴的孩子:“你弹什么曲子给我听?”回答经常是“六级练习曲”或“八级奏鸣曲”。再问:“是哪位作曲家写的?”回答“不知道”。
所以,通过这次我对孩子拔苗助长的失败经历,非常想提醒家长思考:当考级成为孩子学琴的唯一目标时,是不是考完10级的孩子就真的把钢琴学好了?
很多家长当初让孩子学钢琴是为了孩子做一个有修养、有品位、有艺术细胞的人,但潦草和勉强的考级,真让孩子更有修养、更有品位、更有艺术细胞吗?
二、到底为什么要考级呢?我们培养孩子学习钢琴,是希望她拥有一技之长,是为了培养她的正确审美观,是为了在培养孩子拥有一种特长的同时,培养孩子克服困难,抵御诱惑,战胜不良情绪,提高自己的做事的毅力等等一些做人的优良品质。
一个人能够成功,不是变成艺术家,而是具有某种成功的素质,而这种素质的培养可以通过从小对孩子培养特长开始。
这些都不是只有考级了才能获得的。如果孩子在收获了考级证书时能够开心,考级证书能够激励他努力练琴的话,在某一个时间达到了可以考某个级别的时候可以让孩子考试试。
当然,什么时候考什么级别一定要听从老师的建议哦!拔苗助长式的跳级只会毁了孩子!所以家长千万不要急功近利,不要为了考级而考级,强迫孩子,从而让孩子失去了对钢琴的学习兴趣,那么就得不偿失了!
因为现在这种功利化的考级绝对是弊大于利。考级只能证明某某学生考过了多少级,但不证明水平,不证明深浅,不证明对错,更不证明好坏。
孩子天生对新奇事物的猎奇心理,总是让他们在初识钢琴的时候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于是,当学习进程继续下去,两种截然不同的学琴态度逐渐出现在家长面前:一是,孩子开始逐渐缺乏耐性,表现出对学琴的兴趣慢慢减弱,甚至抵制练琴;二是,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天赋和学习热情,具有专业琴者的潜质。
面对第一种情况,有的家长开始觉得钢琴也许并不适合自己的孩子,于是选择放弃,或是顺其自然:不勉强、不强制。事实上,这种所谓尊重孩子兴趣的理性做法并没有得到所有专家的认同。
中国内地音乐人士中最早到香港、美国的演出者刘诗昆大师就认为,在琴童的学习过程中,适当的强制是必要的。他主张“软硬兼施”,他反对一味的打骂孩子,但是完全不给孩子压力也是不行的。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做功课也好,练琴也好,除了少数孩子以外,多数孩子都是因为不得不做,都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一架漂亮的钢琴从此成为摆设,是每一位家长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所以,当你的孩子开始学习钢琴的时候,如何把握好强制学琴的度,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也许跨过了那个艰难的坎,孩子所面对的会是另外一条全新的钢琴之路。
相反的,当孩子对于学习钢琴始终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时,有些家长的期望值就开始过分膨胀,“考级热”的盛行与此不无关系。
不少家长、老师,对考级抱有过强的功利心,眼睛总是盯着考级或比赛加分。当孩子的考级成绩不理想时,家长的不满情绪常常会给孩子增加心理及生理上的压力。
对此现象,专家们是一致反对的。国际钢琴大师凯沫林教授明确表示,让孩子们只练固定的曲目参加考级,这不是一种好的方式。
弹琴应该是一件持之以恒的事情,要综合全面地平衡发展,而不是翻来覆去地死记硬背几首曲子。
钢琴家刘诗昆的看法与其不谋而合,“死记硬背、埋头瞎练考试曲目,而疏忽了对钢琴整体的系统学习与训练,到头来只会走进艺术的死胡同!”
对待考级少一些功利心,多一些耐心,或许是这部分家长应该注意的地方,将考级作为检验孩子一段时间以来的学琴成果,才是考级本身的作用和意义所在。
三、是否学琴、如何学琴每一个想让孩子开始学钢琴的家长,都一定要多问问自己和孩子,学琴的目标的是什么?是否愿意为此付出?
这里有十个问题,打算学琴的家长一定要仔仔细细的扪心自问:
问题一:让孩子学琴,是不是因为邻居家的孩子或幼儿园的同学也在学钢琴?你是否觉得如果你不送,孩子就可能落于人后或者你没有尽到责任?
问题二:让孩子学钢琴,你是否有“圆自己小时候没实现的梦想”的成分在里头?哪怕是极少的成分,是不是也会对你的决定有微妙的影响?
问题三:是不是考虑过所有常见的才艺项目,比如画画、芭蕾、网球等,最后才决定选择钢琴?还是从未考虑过,就是一门心思认准钢琴?
问题四:你是否已经决定为自己增加一份不拿工资的工作?送孩子去学琴、陪孩子去练琴,需要全心付出,不仅没有薪酬,孩子还有可能误解你。至少在四五年时间里,你是否做好长期付出的心理准备?
问题五:孩子一人学琴,全家会失去很多娱乐时间,周末可能不再完整,出门旅游3天后就必须往回赶……对于这些牺牲,全家做好准备了吗?
问题六:在让孩子学琴的问题上,父母是否在所有主要事项上都能达到基本一致?比如钢琴放在哪里?学费的承受能力怎么样?练琴的时间每天多长?孩子不想练了怎么办?孩子进步不快怎么办?
问题七:对学琴中出现的意外现象是否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如果孩子是个天才,一朝成名,你们准备怎么做?如果孩子弹了好几年仍然成绩平平甚至出现叛逆情绪,又如何处理?
问题八:如果孩子最后只能成为一名钢琴教师,或者钢琴只能成为他一项并不算特别突出的业余爱好,你会后悔吗?
问题九:练琴是很痛苦的,你会不会看到孩子太累、太苦而舍不得?你能否狠得下心来要求他一遍又一遍地重复?
问题十:你能否保证永远有积极向上的激情,只给孩子正面的表扬和鼓励,即使在你情绪不佳或孩子不太听话的时候,也保证对孩子绝不会谩骂和体罚?
在通过这十个问题之后,仍然愿意学琴的家长和孩子,那么恭喜你,踏上了一条修炼之路。
小孩子学钢琴,如果能每时每刻都自发地保持很强烈的兴趣和愿望,这是最理想的状态。
但是理想的事情往往不是普通的情形。何况,钢琴练习过程中的确包含有相当分量的带有机械性的、单纯技术性的内容。这种练习,即使成年人也需要一定的效力才能坚持下来。
平心而论,我们对孩子们是不能过于苛求的。然而,完全抛开了这种练习,学钢琴差不多就是一句空话。这就产生了一旦缺乏练琴兴趣时,如何引导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
(1)每天的练琴时间最好严格固定下来,而且轻易不要变动。这样,可以借助规律的作用,使孩子逐渐养成习惯:练琴,是每天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件事。这虽然不等于兴趣,却可能“习惯成自然”,保持练琴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明确目标有时会带来兴趣。应当让学生明确练琴是为达到具体的而不是泛泛的、一两个而不是过多的要求。只要孩子达到了那一两个要求,就要鼓励、表扬。让孩子觉得学钢琴并不是那么高不可攀或很费力而不讨好的。
(3)教学选材上,有两类材料:一类是必弹的,另一类是选弹的。必弹的,包括有某些引不起兴趣的内容。可以适当少而精,但不能取消。选弹的,则可以鼓励孩子自己主动选择。孩子喜欢哪首就练哪首。
(4)可以让缺少兴趣的孩子观摩年龄接近的孩子的钢琴课,听到比自己好的,会激发起“争强好胜”的上进心来;听到比自己差的,会产生某种荣誉感和自信心,这也可能转化成练琴的兴趣。
(5)对懂事多些的孩子,也可以直接讲道理,进行思想教育。比如,孩子们大都爱着舞蹈,告诉孩子,演员们为了能在台上跳出美妙的舞姿,平时一个简单、桔燥的踢腿动作,每天都要做上几百次,这和我们在琴键上训练正确的动作是一样的。培养毅力、耐力,树立通过艰苦努力争取美好目标的思想,这也是学习钢琴的意义之一。
(6)作为教育的手段,在实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有时索性将钢琴课暂停一个短时期。经验告诉我们,暂停一段后,孩子们还会再度想起钢琴来。
当以上的尝试都不奏效时,就要考虑“压力”了。压力,指某种强制性。
孩子毕竟是孩子,难免贪玩。完全靠自发性、随意性,听之任之,就等于否定了教育。
钢琴艺术所需要的技术技巧,那怕是音乐天分很高的人,也不会在绝对轻松偷快中学得,非经持久的日日磨练,难以掌握。
因此,在一定的前提下,适度的压力应当是允许的,例如纯属困懒惰、贪玩、任性而无理不练琴时,就应在讲清道理的同时,施之以适度的压力,也就是非练不可。
所谓适度,是说不要搞体罚、责骂。毕竟,学钢琴是一种美育,不能用不美方式达到美育的目的。
四、当孩子想放弃的时候该如何回答听说女儿因为一次失败就要放弃钢琴,李亚鹏并未立刻暴走,但在当天晚餐时间,他这样问道:“你不想再考乐理了,没问题!但你才12岁,你要不要让你人生的“第一次放弃”来得这么早啊?”这个回答堪称经典教学。
用一句话劝得女儿“回心转意”、重弹心爱的钢琴,李亚鹏的这次“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我们只要把他的话拆解开来,就不难明白。
不考了没问题:爸爸尊重你的决定,相信你已经尽力了。
你才12岁:爸爸认为,你还年轻,你的人生还有无限可能。
人生的第一次放弃:爸爸知道,你不是轻言放弃的人,这是我第一次听你说“放弃”。
要不要放弃得这么早:爸爸跟你商量一下,可不可以再试着努力一下?
先支持女儿的决定,再用自己的方式加以引导,这样的“鼓励”难道还不足以被称为“教科书级”吗?
学琴真的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事情,如果真的做好了学琴的打算,就一定要研究各种战术方法,与琴魔对症到底,取得长足的胜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