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更多精彩等你发现!
01 智力影响因素
如果要给“天才”颁个奖,那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一定在提名上。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1905年,他创立了狭义相对论;1915年,他创立了广义相对论。
我们都认为爱因斯坦的大脑一定非常特别,可能容量特别大,所以能思考更多的东西,也可能是脑中的沟回非常多,能探知很多奥秘,但科学家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却发现——爱因斯坦的大脑,真的非常普通。
那为什么他能如此天才呢?
这就不得不说到影响人类智力的因素,智力除了和知识结构,也就是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多少和比例有关外,还和知识的表征形式有关。
02 什么是知识表征
“所谓知识表征,就是指信息在人脑中的储存和呈现方式,它是个体知识学习的关键。”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都是根据自己对知识的不同表征而选择相应的学习方法和应用方法。
举个例子帮大家理解一下,比如你要装修房子,首先你要有个设计方案,想清楚地面、墙壁是什么样,家具的摆放位置等等,这是对问题进行了分析,找出了问题解决的思路。
接下来,你要寻找合适的材料,有经验的人应该都知道,这一步是最难的,因为那么多材料你要挑选出最合适的。类比到孩子学习上,就是看到题目,但是脑子里有太多定理,一时间不知道哪个是最恰当的。
大脑中的知识都一样,之所以会存在这样的差别,就是因为储存知识的形式不一样。
普通人是以表象,也就是具体的形象储存在大脑中,虽然清晰但是非常杂乱,提取时就比较费时费力;
而聪明的人能够以符号的形式储存,这个符号可以表达这个知识区别于其他知识的特点,既简洁又准确。
03 表象表征&符号表征
“表象表征是用具体的形象来表征知识,符号表征是用语言、图式和学科符号来表征知识。”
比如,孩子在初学数学时都是用实物代替数字,1不是概念的1,而是“1个苹果”“1根手指”。
所以要计算1+1=?,他要先在脑子里想象出“1个苹果”的画面,然后再想像出“在这个苹果旁边再放上1个苹果”的画面,最后在脑子里想像出“2个苹果”的画面,整个过程中都不能出错,才能得出“1+1=2”这个结论。
很多低年级的孩子会做“1个苹果加上1个苹果”,却不会做“1个梨子加上1个梨子”,就是因为他对数字的表征没有符号化,如果他能理解“1”这个符号的涵义,那不管换成什么他都能迅速得出答案。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我们大脑提取信息越快、越准确,那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换言之,智力也就越高。
04 同化学习
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孩子记住了某个知识点,但是不会使用,这时候我们会说这个孩子“死记硬背”,并没有理解这个知识。
那我们大脑该如何储存新知识才容易理解呢?
这就涉及到知识和知识之间的组织和联系,换句话说,我们要尽量用原来的知识经验来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让新旧知识之间产生组合和联结,这就是同化学习。
比如你学骑电动车,在此之前你已经学会骑自行车,它们在掌握两轮平衡上是一样的,这样你学起来就会非常快。
要想让知识和知识之间便于组合,我们对知识的表征就要有一个从表象到符号,再从符号到表象的过程。
在记忆术里,我们经常会用到这样的方法,比如用谐音来背圆周率(100位):
先设想一个酒徒在山寺狂饮,醉死山沟的情景(前30位):
“山巅一寺一壶酒(3.14159),儿乐(26),我三壶不够吃(535897),酒杀尔(932)!杀不死(384),乐而乐(626)。死了算罢了(43383),儿弃沟(279)。”
接着,设想“死者”的父亲得知儿“死”后的心情(15位):
“吾疼儿(502),白白死已够凄矣(8841971),留给山沟沟(69399)。”
再设想“死者”父亲到山沟里寻找儿子的情景(15位):
“山拐我腰痛(37510),我怕你冻久(58209),凄事久思思(74944)。”
然后,是父亲在山沟里把儿子找到,并把他救活,儿子迷途知返的情景(最后40位):
“吾救儿(592),山洞拐(307),不宜留(816)。四邻乐(406),儿不乐(286),儿疼爸久久(20899)。爸乐儿不懂(86280)。‘三思吧(348)!’儿悟(25)。三思而依依(34211),妻等乐其久(70679)。”
是不是很有趣呢,知识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组合和搭配,是知识表征的建构过程,它让我们能更又快又准的理解和记忆新的知识。
以上就是想跟大家分享的内容,如果文章对您有用,也欢迎大家关注订阅,后续还会继续发布教育孩子的一系列文章;或者我的同名公众号~有问题可以私聊我或者在底下留言评论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