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怕家长责罚杀死摔晕女童:我们应该怎样惩罚犯错误的孩子?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0
"

前段时间,宁夏一名12岁的男孩,带着6岁女孩玩耍,女孩不慎从木架跌落导致昏迷,男孩怕被家人责罚,竟用木板击打女孩头部致其死亡。

相关新闻报道

这样的事件让人心痛的同时,更值得我们反思,男孩平时犯错时到底遭受了怎样的惩罚,才使他惧怕到如此地步,以至于选择掩盖?

惩罚孩子是帮助孩子树立正确是非观的必要手段,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孩子犯错误,自然需要父母的教育和惩罚。但惩罚也要讲求科学方式,不当的惩罚不但起不到规范作用,反尔使孩子的行为逆向发展。

过度惩罚使孩子惧怕犯错,以至于选择逃避和掩盖。

惩罚不等于责骂、殴打,逼迫他们遵守规则。事实上,这种暴力教育只会让孩子做事更加畏畏缩缩,可越怕做错就错得越多,一旦做错就吓得半死。

之前一个9岁男孩,因为打碎了学校的玻璃,不敢告诉家长,又害怕被惩罚,留下遗书后,跳楼自杀。

男孩的遗书

这个孩子才9岁,从遗书中可以看出,有些汉字还不会写,他才和社会接轨不久,很多事情还不知道怎么处理,但惩罚已经在他心里深深地种下了惧怕的种子。

在尚不懂生命可贵的年纪,因为害怕责罚,而选择逃避,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家人只教给他犯错后会遭受惩罚,却没教他保持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孩子之所以如此恐惧,多半原因来源于犯错时父母的过度惩罚。很多父母在孩子犯错误时,就拳打脚踢逼迫孩子改变,这样的暴力惩罚不仅危害孩子的人身安全,对孩子精神上的摧残和伤害也是不可磨灭的。

曾经深圳一女童被父母殴打的视频受到广泛关注,从视频中可以看出,女孩因为在写作业时玩手机,被母亲拿着扫把殴打。

然后用力将女孩从凳子上重重摔在地上,女孩没有哭闹、没有求饶、没有闪躲,从地面爬起,麻木地走到椅子处坐下,“静静地”等着母亲打完。

母亲又揪着女儿的头发往地上猛甩。

父母如此毒打,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还会对孩子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很多人说,深圳虐童案中最令人难过的,不是父母的殴打,而是被打女孩的麻木不反抗。她那和年龄不符的冷漠、淡定和顺从告诉我们,她早已对虐待习以为常。

当孩子因慑于暴力,撒谎成性,走上邪路,当孩子因害怕殴打,自轻自杀,心态扭曲,多少父母才能明白:立马见效的暴力,只会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和后悔莫及的悲剧。

我们应该怎样惩罚犯错误的孩子?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经说过:如果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的话,真理也要被关在门外了。

人都是在不断犯错误之后才懂得分辨是非对错,慢慢成长起来的。所以,不要怕孩子犯错误,这是你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最佳时机。

1、给孩子犯错的机会,让他感受到父母的爱

因打碎玻璃而自杀的男孩,宁愿选择自杀来解决问题,也不向父母求助,也许在他心里,与自杀相比,父母的责罚会更恐怖。

很多父母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犯错,父母就用暴力惩罚,孩子没有真实感觉到父母爱他,在一次次的惩罚中,孩子的恐惧心理只会越来越严重。正如打碎玻璃的男孩,自己犯错,不知道如何处理,心理承受能力到达了崩溃点,才选择了极端做法。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无论做错什么,你在爸妈心里都是最重要的。

朋友的儿子不小心打翻了阳台上的花盆,在阳台上呆了一上午不敢出来,起初朋友没有在意,直到要吃午饭时,喊他他却不出来,才发现原来是花盆被他打碎了,小家伙怯生生地蜷缩在阳台上生怕被责罚。

朋友蹲下身来温柔地对孩子说:“无论做错什么事,爸爸妈妈都一样爱你,办错事,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解决,不过你下次再来阳台玩的时候,就要小心花盆了”,孩子这才哇地一声哭着扑到妈妈怀里。

当孩子还不懂如何处理问题时,父母应该给孩子机会,跟孩子一起探讨解决办法,给以正确的引导,消除孩子的心理恐惧,让他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获得成长。

2、制定规矩,坚持原则,并口头警告提醒

制定规则,让孩子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违反规则会有什么后果。

比如,孩子每次去游乐场,总是玩得乐不思蜀,玩了一天还哭闹着不回家。你就可以在去游乐场之前和他定好规矩:

今天去游乐场只能玩3个小时,你如果遵守的话,我们明天还可以来玩,否则,一个月都不能来玩了。

然后,在时间快到3个小时的时候提醒他,让他有心理准备,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规则意识。

再比如,带孩子外出吃饭,孩子总是吵闹不休,并拿筷子把餐盘敲得叮当响,你就可以言语警告他:请立刻停下来,这样吵到了其他人,很不礼貌,如果你继续这样,我将带你离开。

如果孩子还是不听,那么你需要认真执行刚才的规则,马上带他离开,不接受任何妥协。让孩子意识到他需要遵守规则,并且看到你会坚定地执行规则。

3、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美国著名早教专家、正面管教理念主要发起人之一艾米·麦克瑞迪在他的著作《正面管教魔法书》中提到一个观点:

每种行为都会带来一定的后果,有时候孩子无法看到自己的行为与后果之间有何明显联系,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让结果自然发生,借机教会孩子关于现实世界的宝贵一课。

独自承担后果能锻炼孩子的理性思考能力,他会懂得,“如果我把杯子摔在地上,我就不能再用它了”“如果我不戴手套,手就会很冷”“如果我不跟别人分享玩具,朋友们就不会跟我一块儿完了”。

通过让孩子自行承担后果而学会守规矩,比在他犯错后惩罚他效果更好。

如果父母总是刻意为孩子移除他应承担的后果,他就很少会考虑自己的行为会对别人造成什么影响,反而会将不负责任的生活方式视为理所当然,并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

但是,如果事情产生的后果会对孩子产生伤害或危险,父母就要尽力避免其发生。我们的目标是在成本相对较低时,以安全有效的方式让孩子懂得承担责任,不要等到孩子进入成人社会后,才因所做的错误选择惹上麻烦。

4、失去某些特别待遇

如果孩子执意要做某件错事时,你可以用剥夺他的某些权力来惩罚他。

比如,孩子不做作业,你可以告诉他,如果不写作业就不能看动画片。

如果孩子不吃饭,你可以告诉他,不好好吃饭就不能玩玩具。

通过这些惩罚措施,将孩子犯错的代价与某些权利联系起来,他下次就会努力避免犯错,从而将良好的行为内化为习惯。

但是,父母一定要慎重,一次最好不要剥夺太多,时间过长。如果孩子表现良好,第二天可以适当恢复他的一些权利,以免对孩子打击太大而产生抗拒心理。

5、就事论事,不给孩子贴标签

惩罚时应针对问题本身,就事论事,告诉孩子错在哪里,而不要上升到对人格的评价。

比如说“你怎么这么胆小”“这么简单都不会,笨死了”“你就是个淘气包”……这些来自父母的标签,会让孩子产生“我就是这样的人”的想法。既然怎么努力都做不好,孩子可能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天下没有改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责罚的家长。面对孩子犯错时,父母不同的惩罚方式影响着孩子的一生,缺乏理性思考的惩罚,只会让孩子朝极端方向发展。

真正的教育,都是缓慢有力的、润物无声的,愿你我在教育孩子时,都能不急不躁,温柔而不失原则,理性而不乏关爱,让孩子真正从犯错中学会成长。

夏夜有繁星:一手带娃一手码字的学习型妈妈,热衷读书,专攻育儿心理学,不断分享育儿知识和干货,欢迎关注!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