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头条上,看到一个问答:
给女儿报了钢琴班,她不想上。我小时候也是不想学钢琴,但是长大后倒是很感激父母让我学钢琴,所以我在犹豫要不要让宝宝就完全放弃了。也想问问大家,当年没有被逼上兴趣班的你,如今感谢父母吗?当年被逼上了辅导班的你,现在觉得有必要吗?
很多回答都说,一定要坚持,不能“溺爱”孩子。
这大概是天下父母想让孩子坚持一件事,最有说服力的理由吧——
将来孩子会感谢我的!
想起最近又被刷爆朋友圈的那篇《孩子想不学就不学,那还要父母做什么》的文章,如出一辙,都是拿着未来美好的成绩为诱饵。连什么如果5岁不学游泳,18岁碰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这种例子都出来了。难道我18岁跟着我所爱的人再去学不行吗?英语学不好不能做一份要求英语的工作,难道所有工作都需要英语吗?
我并非完全反对这样的观点,但坚决反对不分清楚,拿着这句话就下个结论——必须坚持。看似成功的孩子多,但被毁掉的孩子也多。
孩子坚持不了,要不要继续学?并没有标准答案。因为这跟孩子个性,本身天赋,以及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放弃还是坚持,需要自己先想清楚几个条件:
01
是孩子真的有兴趣,还是只是你觉得要坚持?
不排除,孩子当时选择,可能只是一时好奇。如果真的有兴趣,是可以看出来 的。比如,几乎不用催促,或者说当心情好的时候,就会自己去摆弄,那么可能暂时的不上,是因为畏难或教学方式的问题。
如果就不是那块料,只是你觉得需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或者必须锻炼意志力,我的看法是趁早放弃。锻炼意志力的方法有很多,完全可以选一个他感兴趣的。否则锻炼意志力就可能是在摧残孩子的心理。到时候琴是弹好了,但内心受到伤害,考了十级就再不碰钢琴,或形成一些固有的反应模式,会伴随他一生。比如:药家鑫就是个极端。在正常和极端之间也会有很多人,我们成长之后很多内心的潜意识反应都跟这些有关。
在这个过程,很多父母担心 孩子有一天会因为没逼孩子,遭孩子埋怨,我只能说你从没有教给孩子“自我负责”是什么意思。她没有任何理由埋怨父母。
02
回到初心,问一问你坚持的真正理由?
你是为了让孩子实现你的期待,在这方面有所成就,还是只是希望他有个将来可以消遣的爱好。如果是前者,我也劝你放弃,因为那是你的理想不是孩子的。如果是后者,我觉得你不如放轻松,这世上可以学的东西爱好太多了,而且孩子小的时候,本就无定性,他们就是在各种尝试中去找到底什么是他们发自内心的最爱。一般到初中才会定性。
此外,真喜欢一样东西,什么时候学都不晚。如果不准备用来加分升学,12岁学会弹十级,和32岁学会弹琴,不管怎样都可以娱乐自己,在人生中,早那么 20年,真的有很大必要吗?
坚持,是不是只因你害怕?害怕他没有意志力,害怕他总是放弃?害怕你溺爱他?害怕你对他不负责?害怕他将来一事无成……
03
什么情况下,要继续坚持?
如果你确信,他喜欢,只是遇到了困难。那么就找到根源,比如是害怕老师,是暂时的畏难情绪,还是教学方式不适合他,或是想学就是不想练。
如果是害怕老师,看看老师是不是不适合孩子,可以找更好的老师;如果是暂时畏难,找到卡点,多鼓励,放慢速度慢,如果是教学方式孩子不喜欢,换老师……如果只想学不想练,那么可以给孩子做约定,用《正面管教》中的方式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去帮他找到练习时的快乐和成就感 。
总之,纯粹拿着“将来孩子为感谢我”的这种理由,去盲目硬逼孩子,就是一种基于对未来的各种恐惧,和对孩子的不信任。
教育不是这一件事你让他坚持或不坚持就是对或不对,而是整个养育过程中所有环境和信念的综合。有的父母确实任由孩子自我选择,跟着兴趣走,不喜欢就放弃,孩子最终也发展的很好,并且非常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找到真正感兴趣的,钻的很深。因为那是真正的“自我选择”。只是这种父母太少太少,大部分的父母“为好孩子好”的上的背后都是“害怕和恐惧”……这些都源于,并不知道什么是“真爱”什么是“溺爱”,所以只好在“恐惧”的基础上去想到底该怎么教育孩子。
我们大多数父母,其实都没有自己的主见。所以,才会出现——“最强大脑”火了,让孩子学记忆;“诗词大会”火了,让孩子背诗词;“朗读者”火了,让孩子大声读……
虽然我们总是说“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但我们真的能够尊重他们,给他们机会去尝试、去放弃,我们真的能够等待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