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晚饭过后,一家人一起到公园散步。正当我们悠闲地伴随着晚风,在温暖月光下散步谈心的时候,突然听见了孩子声嘶力竭的哭叫声,我们便寻着声音走过去看发生什么事情。
原来是一个小男孩坐在草坪上大哭,原因是他想要加入其他几个小朋友的队伍中一起玩游戏的时候,却遭到了拒绝,因此内心感到很委屈难受,便开始大哭起来。孩子的母亲在一旁,不断地安抚孩子说:"不要哭啦,我们自己来玩,妈妈和你玩好不好?"可是母亲的安慰似乎没有效果,孩子不但没有停止哭声,反而还越哭越大声。
由此可见,母亲对孩子的安慰并不能够达到共情的效果,导致孩子没有感受到自己的情绪被理解被接纳,内心的渴望与现实的矛盾,导致了母亲越是安慰孩子哭得越大声。这种情况的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父母陷入了"虚假共情"。
为什么越安慰孩子会哭得越严重父母的安慰没有效果,孩子不买账。纵观生活,我们会发现许多父母在孩子哭闹的时候会对孩子说:"宝宝,不要再哭了。乖乖的,不哭了好不好?"父母以这样的方式安慰孩子,对于孩子来说并不能够得到父母的理解,自己的情绪也没有真正的被父母接纳,所以产生了委屈的心理导致越安慰哭得越大声。
父母的安慰方式不对,孩子感觉委屈。在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父母的说话方式格外重要。这时,如果父母给孩子的行为贴上标签或责怪孩子哭闹的话,比如责怪孩子说:"你怎么做错事了还敢哭,真是一个爱哭鬼!"这样就会让孩子在潜意识中觉得自己的情绪没有被接纳,反而内心会产生更加委屈的情绪,所以,在父母的安慰下哭得越大声。
孩子感觉被接纳了,开始释放内心委屈。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在父母的安慰下,觉得自己已经被接纳了,所以更加信任父母,于是,在父母面前释放自己所有的情绪,把所有的委屈都化作泪水释放出来。而这时,父母要停止安慰,安静的陪伴在孩子身边,允许孩子哭上一会,也能够帮助到孩子释放内心的阴霾,就不会出现越安慰哭得越大声的现象。
孩子哭闹家长常见的错误做法用没有原则的安抚应对声嘶力竭的哭喊如今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许多年轻的父母都对孩子产生了溺爱的行为。当孩子哭闹的时候,不分清楚情况就安抚和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以此来暂时地停止孩子的哭闹。
事实上,父母一味地安抚孩子,只会让孩子的内心更加脆弱,更加无法独自的面对生活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把父母的这一种安慰当成自己无理取闹的工具,对孩子良好性格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用坚定不移的坚决应对声嘶力竭的哭喊受到了中国传统等级的影响,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用压制和吼叫的办法来树立自己的权威。当孩子哭闹的时候,父母用严厉的语气说:"不准再哭,马上给我停止你的无理取闹,否则就接受我的惩罚。"
殊不知,孩子哭闹并非都是无理取闹的行为,大多数都是因为存在着内心的需求。此时,父母如果用吼叫的方式对待孩子,这更会让孩子的内心感受到委屈。久而久之,孩子的内心需求得不到满足,就很容易会产生心理上的健康问题。
父母越安慰孩子哭得越大声,主要原因在于父母对孩子产生的所谓的理解其实是一种"虚假共情"。"虚假共情"不但不能解决孩子哭闹的问题,可能导致孩子越哭越大声。真正的共情,是要学会接纳并引导孩子走出情绪的黑洞。
面对孩子哭,家长要避免"虚假共情"第一步,先会听再感受。孩子有情绪的时候,父母总会犯一个错误,就是积极共情,过分共情,却忽略了最朴素的共情方式,那就是学会倾听。孩子会有情绪的产生,离不开内心的各种想法。
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父母不妨先学会倾听孩子的内心,在倾听的过程中,这孩子内心情绪起伏变化,从而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然后在身临其境地去安慰孩子,才能让孩子真正的感受到自己被接纳。
80年代有一部剧叫做《成长的烦恼》,当父母和最小那个孩子说话的时候,总喜欢把孩子抱到一个桌子上,和孩子平视的进行对话。这种方式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尊重和重视,也提醒了父母和孩子对话的时候要专注,认真。以这样的方式进行交流,孩子也更加愿意的向父母倾吐自己的内心。
倾听完孩子的内心之后,父母要学会去接受孩子的情绪,可以帮助孩子命名情绪。对于孩子来说,自我意识不强,对情绪的认识也不够完全,帮助孩子命名情绪,一个能够帮助孩子去了解和总结。
第二步,不是告诉孩子"我理解你",而是让孩子感受到"你理解他"。我父母在安慰孩子的时候,总是会犯一个误区。他们会对孩子说:"我能够理解你这种行为。"事实上父母并没有完全地去表达,而只是笼笼统统地说出这句话,对于正处于负面情绪的孩子来说是没有提供有效帮助的。
有时候的理解,并不需要通过言语来表达。当一个人处于负面情绪的时候,就很难去接受外界的言语或变化。当孩子想要发泄情绪的时候,父母不妨给孩子发泄的机会,安静的陪伴,理解的眼神,一个拍肩,一个拥抱,对孩子来说这已经是最大的接纳和理解,就能够达到共情的效果。
第三步,耐心引导孩子走出"情绪黑洞"共情的真正目的是,学会接纳孩子的情绪,从而真正的看见孩子内心的需求,帮助孩子解决情绪黑洞的问题。作为父母,可以接纳孩子的情绪,但并不意味着这放纵孩的任意行为。
共情仅仅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耐心引导孩子走出情绪黑洞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妈妈是超人》节目中,霍思燕,面对孩子突然哭闹,是做出了令人佩服的举动。
孩子在节目中因踩到玩具而大哭起来。霍思燕第一时间蹲下来肯定孩子的情绪,摸摸孩子的头,充分表达自己的理解。
孩子在母亲的耐心安抚下,慢慢感受到共情,哭声也渐渐地变小声。霍思燕还在安慰孩子的时候,不忘用道理去说服孩子,以自身作为实例,让孩子更能感受到父母的接纳和理解。孩子在得到充分的共情之后,越能够立即的调整自己的情绪。然后父母要多加引导孩子将消极的情绪转化为积极的情绪,寻找解决的办法。
从共情到说理,充分地调动了孩子的同理心,能够帮助孩子快速的平复情绪,激发孩子解决问题的潜力,积极引导孩子走出情绪黑洞。
与孩子共情,是要将自己的心放进孩子的世界里,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孩子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对于孩子来说,有了父母的接纳和理解,信任与支持,并能够使他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更加坚定自我,更有勇气和信心。
我是小B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