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心情式育儿”需要爱的规则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0
"

原本想着暑假在家可以每天睡到自然醒,可早晨七点刚过,妈妈便向读三年级的小威唤道:“小宝贝,快点起床吃早饭啦。”几声温柔的呼唤后,妈妈发现小威还没动静,一股无名之火涌上心头:“你怎么整天像个瞌睡虫,做事磨磨蹭蹭的,一点好习惯都没有!”妈妈一边吼着,一边掀起小威的毛巾毯,拉他起来洗漱……

暑假美好的一天,就这样在妈妈的吼叫和小威的哭声中拉开序幕。前一秒开心地拉着孩子又亲又抱,后一秒稍不顺心,就对着孩子大吼大叫……暑假里,这样的“心情式育儿”不时上演。(8月16日《文汇报》)

“心情式育儿”在平时生活中并不少见,其典型的特点就是“高兴了怎么都行,月亮也能摘下来给你;不高兴了一言不合就又打又骂。”这类父母常常有这样的逻辑:“你是我生的,就要听我的!”“我说的话不论对错,都是为了你好,听话才是好孩子。”

“心情式育儿”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不言而喻。除了给孩子留下内心恐惧和心理阴影,还会使孩子也成为一个情绪化的人。

因为父母是孩子的影子,其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当父母用情绪化的方式教育孩子,其实也在徒增孩子的消极情绪;当父母带着负面情绪与孩子相处,孩子非但不能明白道理,也许还接受了“以暴制暴”。孩子被父母的坏情绪所影响,久而久之就可能养成这种坏情绪。诚如专家表示,许多孩子长大后不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其实都源于儿时与父母关系疏离,没有感受到真正的爱。

我们相信,每个父母都是爱自己孩子的,但真正的爱应该是持久而稳定的,而非被自己的情绪或外在事物的影响而波动。诚然,孩子是我们的生命延续,但不是我们的私有财物,更不是宠物,而是有独立思维和意志的人。换言之,父母虽然具有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但不能把自己的思维和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

要知道,情绪化的表达和言语上的说教往往是最无用的教育方法。既然非心所愿,那就改变自己,管理好情绪。

远离“心情式育儿”,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关键要从有助于孩子成长的角度出发,给爱设立一个明确的规则。这个爱的规则,应该兼顾孩子的年龄特点,是孩子认可并能够遵守的规则,而不是根据父母个人的判断和喜好。

比如,父母发现孩子有睡懒觉、做事拖拉的坏习惯,可通过自己的行为示范,给孩子做出榜样,从而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当控制不住情绪时,父母也要向孩子道歉。通过这样的“互动”,构建起平等、温和的家庭氛围与亲子关系。对孩子来说,也更能理解父母的教育,体会父母的关爱。

来源:未成年人网呼啦圈评论 作者: 付彪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