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立规矩有讲究,做不好适得其反,给不同孩子立规矩方法不同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0
"

高温天气,在超市门口,一位小男孩的哭闹无疑又增加了几分燥热。只见一旁的妈妈对孩子还进行打骂,孩子的哭声更加撕心裂肺。路过的行人,不免心疼起这个男孩,纷纷劝妈妈平静一下,孩子实在哭得太可怜了。

经过了解,才知道刚才在超市里妈妈给孩子买了个薯片后,孩子非要吵闹着帮妈妈拿钱包。出了门孩子又喊口渴,可是钱包却不见了。而最让妈妈十分生气的是,妈妈还在找钱包,孩子在一旁吵着要喝水。

确实,在这件事上孩子有不对,天气热吃薯片容易口渴,拿钱包又把钱包丢了。让本来就心急找钱包的妈妈更加恼火,这也才会对孩子进行打骂。但从这件事的背后,我们要讨论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怎么通过规矩让孩子正确行事。

什么是立规矩

立规矩就是制定纪律,是帮助孩子学习如何正确行事,以及如何避免错误,家长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规矩方案来教孩子保持良好行为。

立规矩并不总是意味着惩罚孩子。事实上,立规矩应该采用一种积极的方式,把它建立谈话和倾听基础上来引导孩子,无论是在家里,朋友家,托儿所,学前班还是学校,孩子都知道什么行为是适当的,能够好好管理自己的行为,这才是立规矩的真谛。

立规矩的目标是什么

在考虑怎么立规矩之前,家长们不妨花点时间来了解立规矩到底是为了什么?在《为孩子立界线》这本经典的育儿之作中讲到,给你的孩子制定规矩就是让他们明白做一件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1、 使孩子停止不良行为

很多家长给孩子制定纪律的第一考虑要素就是根据孩子的不良行为制定的。可能是孩子在和兄弟姐妹发生争吵、可能是孩子不尊重家长、也可能是孩子不好好吃饭等等,为了解决孩子这些问题,家长就会立规矩。

2、引导孩子取得更好的表现

和阻止孩子的不良行为相比,这个要求不仅停留在做好本分上,而是能够使孩子取得更好的表现。家长可以是让孩子每天看一个小时书或者让孩子每天帮忙做一点简单的家务,这种规矩能够给孩子的发展带来长期的效益。

立规矩的不同类型

虽然总是有许多的方法来制定规矩,但是总的来说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这些类型并没有存在绝对的好坏,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性格等方面,选择适合孩子的方法,也可以不拘一格,从不同类型的方法中吸收好的部分。

1、积极的处理方式

积极的给孩子制定规矩是基于赞美和鼓励上的。家长的重点不是放在怎么惩罚他们的错误,而是与孩子一起制定改正方案。如果孩子不想做作业,使用积极管教方式的父母可能会和孩子坐下来说:"我知道你今天想看电视不想做作业,爸爸妈妈并没有不让你看,等你把作业写完,我们一起看。"

2、温和的处理方式

这种类型的立规矩主要是专注于预防孩子出现一些问题,用于引导孩子远离不良行为。但这种方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父母在处理孩子的不良行为时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孩子如果拒绝吃饭,家长就会幽默地说:"你能告诉你盘子里的饭菜,你今天为什么不喜欢它们吗?"。

3、惩罚孩子的方式

这种方式界限十分清晰,一旦孩子不按照规矩来,那么就会因为他们的不良行为产生明显的后果。比如,孩子不想自己动手吃饭,那么家长就可以说:"如果你不自己吃,那么我就不会做你喜欢吃的那些食物了。"

4、奖励孩子的方式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改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还能加强孩子的良好行为。家长可以提前和孩子讲如果他们表现得好,就能够获得对应的奖励。例如,孩子很挑食,家长在每次吃饭之前可以和孩子说:"如果你今天多吃蔬菜,那么吃完饭就奖励你喜欢的一瓶牛奶。"

5、理解孩子的方式

对于年纪大一点的孩子,家长可以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孩子不良行为的感受,而不是采取一些行动惩罚他们。当孩子不想睡觉的时候,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你能按时睡觉,妈妈会轻松一些,而你很晚睡觉,妈妈会感觉很累。"

给不同年龄的孩子立不同的规矩

随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家长可以使用的规矩方式会发生变化。但是不管孩子年龄如何,在原则上要保持一致,要遵守给他们设定的规矩。

1、婴儿时期

不到一岁的婴儿并不是真正理解是非,婴儿很好奇,所以要消除一些诱惑的存在,比如电视,珠宝,特别是清洁用品和药品等物品应该避免出现在婴儿的面前。

婴儿的很多行为都是在测试自己能做什么以及做什么时会发生什么。比如,当宝宝拉你的头发时,说'"不",并让他轻轻抚摸你的头发。家长可能需要一遍又一遍地做这件事,帮助孩子树立这种意识。

惩罚婴儿是行不通的,因为他们不明白他们做了什么。他们需要温暖,爱护,家长要多容忍孩子的错误,尤其是不要打孩子,他们不能建立起错误行为和体罚之间的联系,只会感受到例如打屁股的痛苦。

2、幼儿时期

从大约一岁开始,幼儿就开始更多地了解因果关系。你的孩子有时可能会做一些事情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例如,扔食物或大喊。

在幼儿早期阶段,必须采取一些干预措施,以确保幼儿的安全,限制孩子的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幼儿想要在玩一个易碎的玻璃物体,家长除了用坚定的语气说"不",还要把玻璃物体拿走,并将幼儿的注意力转向更合适的活动,例如在另一个房间玩球。

3、学龄前儿童

从三岁开始,大多数学龄前儿童都很清楚什么是可取的行为,什么是不可取的行为。在惩罚他们的行为之前,家长要向孩子解释你对他们的期望。常有孩子用蜡笔在墙壁上画画,家长要和他们说为什么不可以这么做,如果再次这样做将会有什么后果,比如帮助清理墙壁。

孩子犯错,家长告诉孩子这么做不对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还要告诉他们怎么做才是正确的:"蜡笔不是画在墙壁上的,而是画在纸张上的。"

4、学龄儿童

学龄儿童可能知道如何在不同的地方做出正确的行为。但是他们仍然需要家长提醒他们的错误行为,并奖励他们的良好行为。

父母给孩子立规矩的原则

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家长要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这里提供一些策略来规范孩子的行为以及建立规矩的原则,各位家长不妨可以参考一下:

1、找出根本原因

在医学资料原则上,有这么一点:治疗要找病因,而不是症状。如果你的孩子欺负自己的兄弟姐妹,嫉妒可能是罪魁祸首。家长重要的不仅仅要告诉孩子要和兄弟姐妹相亲相爱,还要解决根本原因,为什么孩子会嫉妒?家长要多关心孩子,多爱孩子。

2、要明确态度

在教导孩子时,家长要始终清楚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并明确需要做些什么。如果规矩总是以中性的方式来制定,那么孩子就难以始终如一的保持自己的行为。明确态度不难,就是家长要在一些事上坚持自己的原则,孩子想要熬夜看电视就是应该被禁止。

3、要充满爱

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家长一定要充满爱。不能让孩子感觉到立规矩是受到惩罚,而更多的是家长对自己的爱,希望自己做的更好。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内心比较敏感,家长就应该采取一种温和的语气,善待,温柔,耐心,把所有的事情都归根于对孩子的爱。

4、倾听孩子的声音

在给孩子制定规矩的时候,家长也要考虑一下孩子的意见。给孩子一个表达自己感受的话筒,不能够过于强制地强迫他们遵循规矩。或者是让孩子自己提出规矩,在合理的范围内,家长采纳他们的意见,并且按此监督孩子的行为。

5、消除孩子的羞耻感

孩子犯错误是很正常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积极的,而不是让孩子产生犯错的羞耻感。立规矩是为了让孩子避免犯错,在这个过程中要让他们感受到鼓励和尊重,使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发生积极的转变。


一个孩子的成长,必然是从无知开始的。孩子会犯很多的错误,这都是很正常的,但是有的孩子能够避免一次一次犯错,这就在于家长懂得怎么制定规矩。通过这些规矩,孩子的行为能够有明确的界限,尤其是对他的错误进行教育后,孩子的行为能够更加规范。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