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育儿」幼儿哮喘的中医调护方法|彭鑫博士中医育儿课堂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3
"

冷哮和热哮

中医很关注个人的本身的体质,比如说同样是口渴,西医不会问你是喜欢喝热的,还是喜欢喝凉的,但是中医一定要问。喜欢喝热和喜欢喝凉这有绝对性的差别。喜欢喝热也说明是寒性体质,我们就要用温性的药。

喜欢喝凉的说明可能阴虚、有内热,还有其他的实热症,我们就需要用清热的药,不同的体质用药思路是完全不一样。因此中医更关注个体化、个人的感觉。同样,去看西医,西医的医生不会问:流鼻涕是清水还是黏鼻涕,还是黄鼻涕。

因此,从中医的角度,哮喘也分冷和热。

冷哮

是寒性的哮,表现为先是咳喘,然后咽喉有哮鸣音,和热哮症状一样,不同的是冷哮有痰,颜色是白的,是清稀的,怕冷的,流清颜色的鼻涕。

食疗方法:姜丝萝卜核桃汤。

生姜三片,切成丝,萝卜半根,切片,十个核桃仁,杏仁5克,将这些食材放在锅里,加水两碗,煮开后小火再煮20分钟,饭后半小时温服,每次半碗。

热哮

热哮就是热性哮喘,它的表现也是咳嗽、喘息,这都一样,喉间有痰鸣音,但是热哮的痰鸣音会比较厚重一些,声音会高一些,寒性哮喘会往里收一些,不会那么高亢。

另外热哮咳的痰又黏、又稠、又黄。前胸发满,发闷,会心烦,身体发热,脸发红,口干舌燥,小便黄,大便干,还有便秘的现象,伸出舌头看看咽部还会发红,这都是热症表现。是的。大便是干的,而且有便秘的现象,有的患儿会出现这种情况,这都是属于热性。小孩的热性哮喘会多一些。

食疗方法:生石膏萝卜汤。

生石膏15到30克,白萝卜一根,切片,杏仁5克到10克,陈皮5克10克。三碗水,煮开之后大约15到20分钟,每次喝半碗到1碗,小小孩就喝得少一点,大孩子喝得多一些。

虚性哮喘

如果孩子哮喘反复发作,可能是因为体质虚弱导致的。这种患儿身体比较差,咳嗽的声音也比较低,脸色也没有光泽,容易出汗,怕冷,腰足也酸软,倦怠乏力,不爱吃饭。

食疗方法:山药核桃仁粥。

山药30克,核桃仁10枚,粳米50克,这三样一起来煮粥喝。

山药是补脾益肺的,核桃仁可以温肾,核桃本身是比较滋润的,对于大便干燥的小孩效果非常好。粳米可以养肺,对于体质虚弱性哮喘的患儿作为一种辅助的食疗方法效果是非常好的。

哮喘缓解期的治疗方法

哮喘的缓解期也分很多种类型,有的孩子是偏于肺虚,肺虚的孩子容易反复感冒,咳嗽是没劲的,语声低微,经常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引发哮喘,这是属于肺气虚的。

第二种是脾胃虚的,脾胃虚的孩子不爱吃饭,食欲不好,大便要么偏稀要么偏干,干稀不调,咳嗽痰比较多,脸色比较白,伸出舌头一看特别胖,旁边还有齿痕,这都是体虚的患者,身体比较瘦弱没劲,这是脾虚。

还有一种是肾虚,肾虚的孩子容易遗尿,小便多,脚软无力,稍微一活动就心慌、心跳、容易自汗、盗汗,这都属于肾虚。

食疗方法:山药核桃百合粥。

山药50克,核桃10个,百合15到20克。加水煮开后15到20分钟温服。

老人和小孩都适合喝这个,做一锅汤全家可以一起喝,百合润肺、山药补脾、核桃益肾,肺脾肾同调,老少咸宜。

哮喘的预防

1.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先从本开始进行治疗和对治,觉得脾胃不合的把脾胃调好,肺气不足的把肺气补好,然后肾气不足把肾气补好,正气一足了就有抵抗外邪的能力,哮喘就不会再发作。

2.在调理之前就要避免过敏源,比如说像花粉、海鲜、鸡蛋里面含有的异蛋白,螨虫,说到螨虫这里补充一点,到了天气好的时候一定要经常晒晒被子,因为被子里面螨虫的含量是挺高的,经常晒跟不晒差别非常大,要经常用太阳光、紫外线来杀菌。

3.保持家里干净,不要有灰尘,另外就是要避免蟑螂这些害虫。

4.避免被动吸烟,闻油漆味,这都容易引发哮喘的发作。

哮喘的调护

1.不要喝冰冷的饮料,中医在这一点上看得很重,就是“形寒饮冷则伤肺”,尤其是在冰箱里边拿出来的冷饮,经常喝的话,会导致肺寒,引发支气管的痉挛,一痉挛就会引起哮喘。

2.预防呼吸道感染,到了冬春季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家里面熏一些醋,人多的地方不要去,空气要流通,湿度、温度都要好,预防感冒。

3.避免疲劳,有的小孩子一玩疯一天特别累了,这时候特别容易诱发哮喘,大声笑、大声叫都容易伤肺气。

4.不要淋雨,不要剧烈活动,因为剧烈活动呼吸紧跟着就急促,呼吸一急促引起呼吸道气流的冲击也容易引起哮喘。

5.避免精神上的刺激,因为人的精神跟内脏的神经是相连的,人一生气的时候就不爱吃饭,这都会引起内脏的运化不好,那么小孩受了惊吓、受了委屈哭了,心情不好了之后很容易引起哮喘的发作,所以不要给他有些精神上的刺激。

6.伏贴,中医的预防方法。三九天或者三伏天,到医院贴伏贴。贴到肺俞、定喘这些穴位,里边的药物成份都对肺气的恢复很有帮助。

未完待续,明天内容更精彩……

温馨提示:上文中所提及药方和中药,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应用,切勿擅用。

本文作者彭鑫,文章摘选自《中医古法 婴幼养生》,引用及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