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写完《你可以不懂我,但别冤枉我好吗?》(没看过的童鞋可以点回去补一下)之后,收到了很多妈妈的实战问题,很多问题类似,而留言的字数限制讲不明白,所以答应了大家另写一篇作答,哝,今天就是来交卷哒!
把大家的主要问题总结为了三个方面:
问题一、知道是敏感期就要完全顺应孩子的意愿么?
很多妈妈知道了敏感期或是某些孩子令人不满意的行为都属正常之后,释然的同时,却又陷入新一轮的焦虑:
什么都顺着他,算不算是“惯”?如是不顺,是不是就破坏了敏感期?某种行为真的很难忍又不敢驳回,好憋屈怎么办?说说我们家的例子吧。
CC执拗期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只用自己的水杯喝水。
如果拿其他水杯,一定会哭闹着说,我要喝自己的水,我要喝自己的水。
可是,说来惭愧,我这个当娘的又懒又健忘,十次出门至少有5次会忘拿她的水杯。
每次CC哭喊着要水杯的时候,她姥姥都会嫌弃烂泥扶不上墙的我:都当了妈了,你可长点心吧,连个水杯都记不住带。
可是这心长了3年了,也没见增什么分量。
因为有的时候是神经大条真的忘带了。
有的时候,说出来一定会被强烈鄙视,我嫌沉!
如果是我自己带她出门,背包、还要抱她,我是万万不会带上水杯这个拖油瓶的。
可是,我真的不是后妈啊。
因为只要是因为水杯引起的哭闹,我从没对她发过一次火。(大概也是自觉理亏吧。)
就是没带水杯怎么办呢?每次只好临场发挥。
快瞧,妈妈在敞口杯里放了一个吸管,变的像吸管杯一样,好好玩,CC要不要试试,就想喝饮料一样。咦,纸杯口捏一个尖尖出来,好像小鸡尖尖的嘴巴,还能流出水来,CC要不要喝?哇,水杯里漂了一条小鱼(菜叶),好像在大海里游啊,CC要不要像鲸鱼一样把他们吞到肚子里?几乎每次都能化险为夷。
用智慧换取负重量,且解决了问题,对于力量很弱、也很怕累的我来说,我觉得更划算。
我自己轻松了,也没扰乱孩子的敏感期,因为她每次还是要自己的水杯。
当然大部分妈妈都不会觉得负重是问题,肯定不会像我一般故意不拿。
常年能挂着水杯自然更好,但谁也不可能不犯错误,每次都恰如其分的满足孩子的需求。
只是,偶尔忘的那几次,你心里会不会委屈:为了你偶尔要喝的那两口水,老娘次次都要给你背上这么个沉水杯,就今天忘了,你就没完没了, 你就不能体谅我一下么?
如果是我,我会!
因为负重这件事本就让我委屈,所以出了岔子我必须悲愤。
与其这样,不如不拿,用不委屈换好心态。
当然,每个人的接受内容和程度都是不一样的,你对哪些行为更愿宽容,哪些行为不愿接受,只有你自己知道了。
作为母亲能迁就的自然要多迁就,但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也有自己的愿与不愿.。
如果宝宝某个行为真的是你的负担,挑战你的底线,不如趁早磨合,执拗期需要呵护,但是方法不只顺应这一条。
举我们例子的意思是想说,我们是养了个孩子,而不是把自己卖给了他。尊重孩子敏感期的同时,也得尊重自己。
否则,你并不能真心的体谅,只是不甘心的执行。
问题二、你都知错了,就不能改改么?
很多妈妈都在气,为什么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他听得明明明白白,承诺做得义正言辞。
可是前脚才做完保证,后脚就反悔?说话不算话,简单的问题屡教不改!
如果细想,其实成人跟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大都不是公平的。
比如,虽然C爸一直嫌弃我丢散落四、不爱整理家务这件事,但我始终没跟他保证过我以后再也不乱丢东西了,或者我以后每天擦地。
因为深知自己做不到,所以根本不做承诺,而且即便我不做,他也威胁不了我什么。
但是几岁的孩子显然没这么灵光,对自己的能力预估的完全不准确。
有的时候只是“以为”自己可以做到;有的时候是想“尽快逃离当下的局面”被迫做一个承诺。
不要因为宝宝会同意,就诱惑或是逼迫他许诺,事后还理直气壮地指责他说话不算话。
不去看承诺背后的原因,就执着于承诺本身,不知道应该是说天真,还是恶毒。
如果总是让孩子承诺自己做不到的事,慢慢地,他也会觉得自己是一个说话不算话的人,对自己越来越失望,而且会让他从心底里看轻“承诺”这件事。
在选择相信他,一定要理性的考量,这个承诺是不是真的可以实现,如果不能,别信,而且别让宝宝承诺。
所以,那些妈妈我再也不看电视了,我再也不吃糖了,我再也不惹你生气了,我以后都听你的话之类的,还是早点忘了吧。
有位妈妈问的情真意切,快三岁的孩子明明深知我对他的要求就是听话,不喊叫不打人,可是他就是做不到。
可是亲爱的,这些承诺明明就很难,答应了也不能当真才是啊。
比让宝宝做出承诺更正确的是,教给他具体改正的方式。
一切不提出明确改良方案的指责都是耍流氓。
就比如不想让孩子看电视吧:
不想让他看,可以提供更有趣的陪玩方式:陪孩子玩玩具,或者去外面玩滑梯;看之中,提前约定好集数;提前说好违背承诺的后果,比如说好看2集,如果非要继续看,就要取消睡前讲故事,或是饭后的户外滑梯项目;如果违约,就必须承担后果。确定后果清晰明了,既可行又有警示作用。
不要说什么再看我就不爱你了,或者我就再也不带你出去玩了这种不可能实现的泛泛之言。
问题三、爱和规矩不能并存么?
一位职场妈妈在留言里写道,因为平时上班,只有晚上才回家照顾孩子,深知对他的陪伴太少,在宝宝的心里肯定想,你平时不管我回家就教训我,你不是个好妈妈。
如果我们给孩子很多很多爱,就怕她失了规矩,如果我们定很多很多规矩,又怕她缺了爱。
但爱和规矩,是可以并存的。
给孩子立规矩、设边界,不仅是帮他融入社会的必经之路,也是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方式。
怕立规矩就丢失爱的,一定是因为立规矩的方式是错误的,比如惩罚、打骂、落井下石。
如果你立的规矩是过了吃饭时间不再提供食物。
当晚饭时间孩子坚持看电视而不吃饭的时候,那就去让他去看吧。
等睡前他找你要食物的时候,千万别说当时你怎么答应我的,谁让我说的话你都不听云云。
你不是在落井下石,等着看他笑话。
更不要在一通指责后给他提供食物,那只会让你的规矩显得更无用。
但,不给食物并不是惩罚,只是在履行他选择的自然结果。
你可以搂着他说,亲爱的,我知道你很饿,但是我们确实已经把饭都吃完了,当时你说要看电视不吃饭的,现在家里没有食物了,你可以喝点水,现在妈妈来给你讲故事睡觉吧,明天一早妈妈会给你做饭,就做你最喜欢的面条?
哭闹也不能妥协,但要保持耐心到他不在无理取闹为止。
饿一顿不会对孩子有多大影响,但饿这小半天却比打骂、以及反复的强调无效的规矩有用100倍。对于一些小宝宝可以把时间选在白天的午饭,这样饿的时间会短一些。
重要的是,他知道了规矩,也没有失了爱。
你只是全程都很有爱的陪伴他接受了一个并不美好的选择后果。
C妈说
今天的答疑很长,但归根到底只有一句话:真正的教育,是把学到的知识,结合自身的实际,内化成自己的一套行为方式,而不是参照种种标准做一个教科书妈妈。
还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可以下方留言哦。
"-标签: